第20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入農村基層,而在軍事上早在三灣改編時期就“支部建在連上”。
最後,雖說他也很難擺脫自己的時代侷限性,對於賽里斯人的有著基於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比如他說“中國人的頭腦要比起源於歐洲的民族缺乏機械理學的思維。”
不過他有些觀察是對的,“直到幾年前,中國人都談不上有任何的民族精神。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我們稱之為愛國主義的這種強烈情感。”
並非是要貶低一百年前的賽里斯人,但是現代民族主義本來就不是天生的。不經歷亡國滅種的危機,中華民族日後不一定會有那麼堅定的意志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強大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袁大師不去阻擋抗日戰爭的爆發。他只求中國少死點人,最好外國多死點人,隨便哪個外國都好。
而且胡佛對於中國的民主化也有自己的見解,“在90%的文盲面前,在人民群眾極低的生活水準之下,這一想法(民主)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中國知識分子會有一些理想主義的幻想,認為在中國能夠建立某種民主的寡頭政治。”
“民主是西方人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實施需要建立一個我們應用於生產和分配的管理機制。我的擔憂在於,在中國任何真正的民主政治都會敗在它的管理方面。”
先管理再民主,這麼簡單的道理一百年後居然還有那麼多人不明白。
幸運的是,胡佛的擔憂的情形沒有在賽里斯發生,倒是在我們幾個隔壁鄰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回憶錄的第六章《在中國的工程師生涯》的末尾他提出了警告,“但是我所說的一切並不是要詆譭這個偉大的民族,只是給西方人提供一個警示,中國並不會被西方化。”
嗯,這麼一個具備敏銳眼光,具有冒險精神的人物在後世的名聲卻也不咋地。原因自然就是因為大蕭條中他的表現實在是太差的關係。
不過麼,這件事情確實也怨不了他,如果他和柯立芝調換一下,那絕對就是“胡佛大繁榮”了。
所以說,一個人的命運啊,固然要靠個人的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皮卡皮卡。”
一百五十一章 辦學校
本章副標題:寫到一百萬字啦!既然病友們這麼捧場,那且容慕容再水個一百萬字吧。
…………………………………………
“愛因斯坦先生,魏茨曼先生,對於你們要建立希伯來大學這件事情我個人是相當支援的。不過麼……”
實際上,兩位猶太人的這次美國之行明面上主要目的就是為希伯來大學籌款的。
這所大學始創於1918年,不過要到1925年才真正落成,後世號稱是“中東的哈佛”。校董事會成員除了愛因斯坦之外,還有一位大科學家,那就是心理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當然啦,此次來美大魔導師順便改善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
“這個不過麼……”
不過麼,沃倫…哈丁總統對此可提不起什麼興趣。而且就算他對此有興趣,也不過就是辦幾場慈善舞會或者發表幾場號召大家捐款演講罷了。
現在美國別說教育部了就連教育局都沒有,只是在內政部下面設了一個教育辦公室。它的職能無非就是收集各州的教育資訊罷了。
其實真要說起來,援助外國大學應該是國務卿管的事情。
我們的袁大師突然有點不禮貌地插口道:“總統先生,不如我們讓記者來合影留念吧?”
“好主意!”老好人大統領很是欣賞地瞧了他一眼,一拍大腿道,“快把他們給請到南草坪這裡來。”
接著他第一個扶著椅子把手站起來道:“先生們,請吧!”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