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們工商謀利,就讓交趾王許可,咱們英華工商,可以在交趾自冇由置辦產業,當然,只限稻米、礦產等事。”
商正接著的話讓鐘上位心肝亂跳:“只要去投個幾千兩,就能掛到各家拓業公司名下,在交趾買地買礦。比如說煤礦,包一塊礦區,每年交點小錢,就能僱當地人挖煤,挖多少都是你的,來往關稅全免!甚至皇上都幫著你們修好運煤的道路和港口,一年賺個十倍絕不在話下!”
挖礦這事,鐘上位可是在行,急吼吼地就扯住商正要摸更多的情況,卻不料另一人一聲大吼:“鐘上位,你跑不掉了!”
兩個警撲上來將鐘上位抓住,那人鬆了口氣道:“給你發了三次傳票,你都不理會,這可是藐視國!”
見著是正,鐘上位腿肚子一軟。完了,之前確實收到了傳票,要他作為證人,協助調查鄧小田案。
循著滿清時代的舊例,他可不願沾染刑案之事,只塞了三封銀子應付,卻沒想到,司還是不放過他……
正繼續道:“你不僅藐視國,還行賄本官,鐘上位,你麻煩大了!”
交趾!銀子!板子……刀子……。
鐘上位兩眼翻白,暈了過去。
第四百七十五章 稅收暴漲的煩惱
() 第四百七十五章稅收暴漲的煩惱
“鄧小田案本身不是什麼麻煩,麻煩的是有人要借題發揮。特別是那些腐儒,他們滿腦子都是窮人一定有理,富人一定有罪……”
黃埔無涯宮肆草堂,司使史貽直身子埋在置政廳的鹿皮沙發裡,皺眉如此說道。他已經習慣在這裡放鬆說話,而計司使顧希夷以及樞密院和三省的各位相爺。不是攤手扶靠背,就是翹著二郎腿。放在前朝,那就是大大的失儀。通政使李燦除外,他資格太淺,就虛虛搭了個尖,三司和三省加樞密院的範晉蕭勝,這十一位組成了英朝的內閣,他們就是英朝的宰相。此時英朝和政務體系又作了一番微調,主旨是中書尚書兩省相同,同時蕭勝以武將之身,升任樞密院右知政,範晉升任左知政。
眼下尚書省除了戶、禮、工、兵、吏、刑六部,另外加了驛部和農部。驛部不僅負責驛傳體系,還負責推動全國交通網路建設和管理,相當於李肆前世的郵政和交通部。而農部則是因應細管控農事,從戶部專門劃了出來。
眼下的英華朝堂格局,道局多在中書省,管理工商和新興事務,賢黨在尚書沂,負責社會安定和農事,儒黨則取在門省,負責審察彈劾官員。這番格局基本能保持穩定,同時也能各盡所能。
相互間的爭鬥自然免不了,但跟之前朝堂奏章戰不同,多體現在預算、人才和話語權的爭奪上。
另設驛部和農部,不僅是因應國政管理所需,也是為了平衡賢黨。而藉著這一步,中書省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翻身機會,他們名正言順了。之前都是以總署一類的臨時官衙來統管事務,現在也終於升為正式一部,之前彆扭的“知事”一職,也換成了尚書。
工商總署升格為商部,文教總署升格為文部,醫衛總署升格為醫部,內衛部門也變成了衛部。因為不好一步大躍進,能事館、將作監、欽天監一類部門依舊沿襲。
這番調整後,英朝三省三司加樞密院的朝堂格局也穩定下來,因此民間也有了十一相的說。但這個相跟歷代的各朝相不一樣,都是分管實事,不是皇帝身邊的宰輔。而每旬第一日在置政廳舉行的御前聽政會,就成了最高規格的國務會議。
關於“麻煩”,尚書省左僕射李朱綬擔心的是另外一點,尚書省八部,只靠農部掌著田產稅,總體而言,就是個花錢一省。而最近李肆頒佈的一系列“仁政”,讓農部所掌收稅進一步下滑,基於滿汪時代地方官的心理慣性,他對這事很是憂慮。
李朱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