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湯汁中,讓湯汁的味道更山一層樓,鮮甜得讓人肚中飢餓難忍,彷彿幾百年沒吃過飯一般,在說這蘑菇,蘑菇本身的土腥味已經全被金敬孝用鮮味給壓了下去,一入口只感覺這蘑菇嫩得不像話,這口感在配合上湯汁的鮮味,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幾乎眨眼之間金敬孝這泡菜海鮮湯就被評委們哄搶一空,這幾位老外吃後全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如果這不是比賽,他們絕對乾的出來逼著金敬孝在給他們每人做上十份這樣的泡菜海鮮湯。

看到這幾位評委意猶未盡的樣子,金敬孝也露出了笑容,他突然對贏陳致遠有了極大的信心,正在這時其中一位評委發話了:“親愛的金,你這道菜是泡菜海鮮湯,但是我怎麼沒看見泡菜?”

金敬孝聽翻譯把這話說給他聽,隨後微微一笑道:“泡菜已經徹底融化到湯汁中,與湯融為一體了,所以大家沒有看到!”

聽到這話陳致遠一愣,沒想到金敬孝這泡菜已經到了極致,一般的泡菜不管你怎麼煮都不可能融化,但是最上乘的泡菜由於醃製過程中,菜體內的組織都已經被各種佐料破壞掉,也就是說只有一個外表,裡邊百分之八十都是湯汁,這樣的泡菜口感與味道最好,吃起來絕對會讓人大呼過癮,但是這樣的泡菜製作起來也是極難,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出來,放眼整個世界能做出這樣泡菜的人也不會超過五個,金敬孝顯然就是這五人中的一個。

臺下的觀眾大多都是不懂行的,但他們看到這幾位評委狼吞虎嚥的消滅掉金敬孝做的拿到泡菜海鮮湯,一個個咽口水的同時也為陳致遠捏了一把汗,這雖然只是一場簡單的廚藝比賽,但他們還是無比希望陳致遠等代表華夏贏得這場比賽,用第一名來證明華夏幾千年歷史的積累,在廚藝上是棒子國與島國這兩個後勁學生根本就沒法比的。

劉三哥與蔣千琴也都有這種想法,這無關爭強好勝,這只是一個民族的榮譽感,一個有幾年歷史沉積的民族的榮譽感。

正在這時小泉中二的菜也做好了,今天小泉中二做的菜是古來的島國方菜,名為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還有一個典故,相傳最早是從島國京都的寺廟中傳出來,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規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簡單清淡,但卻有些飢餓難耐,於是想到將溫暖的石頭抱在懷中,以抵擋些許飢餓感,因此有了“懷石”的名稱。演變到後來,懷石料理將最初簡單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傳了下來,發展出一套精緻講究的用餐規矩,從器皿到擺盤都充滿禪意及氣氛。

今天小泉中二做的這道懷石料理的烹飪風格已經跳出了傳統島國烹飪風格,加入了歐式料理風格,使得這道懷石料理更加美味。

懷石料理不是單獨的一道菜,傳統懷石必有的七點前菜(七種繁複做工的小菜)、碗盛(帶有湯汁的手工料理)、生魚片、揚物(炸的)、煮物、燒物及食事(飯或湯),但小泉中二這道懷石料理沒有了起點錢財,只有生魚片、揚物、煮物、燒物這幾樣,實在是要做一份全須全尾的懷石料理需要的時間太長,評委給的時間根本就不夠,所以小泉中二刪減了七點前菜與碗盛。

先說生魚片,在島國又叫刺身,生魚片是華夏的叫法,所謂的刺身就是將魚(多數是海魚)、烏賊、蝦、章魚、海膽、蟹、貝類等肉類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條、塊等形狀,蘸著山葵泥、醬油等佐料,直接生食。

小泉中二這道刺身選用的原料是上好的金槍魚,到不是別的魚不行,而是島國吃刺身是有季節講究的,春吃北極貝、象拔蚌、海膽(春至夏初);夏吃魷魚、鱺魚、池魚、鰹魚、池魚王、劍魚(夏末秋初)、三文魚(夏至冬初);秋吃花鰱(秋及冬季)、鰹魚;冬吃八爪魚、赤貝、帶子、甜蝦、鱺魚、章紅魚、油甘魚、金槍魚、劍魚!

現在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