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的是油菜,待麥粒打下來之後,經驗老道的潘恆春不過看了一眼糧倉,就估摸出了有多少斤。

“這麼些怎麼也得有四千斤左右,算下來一畝地大概能收五百多斤,可比在生產隊時要好太多,近幾年年我們生產隊收成最好的一年,一畝地也才收了兩百來斤而已,要是碰上差的年份,一畝幾十斤的也收過,哎呀。。。現在想想,我們竟然也熬過來了。。。”

按照今年上頭給潘家村生產隊發放的指標,要收上去兩千斤小麥,兩千斤,往年生產隊哪個不唉聲嘆氣,抱怨上頭給的指標太高,今年好了,撇開別家不談,單老潘家一戶,交上去兩千斤小麥都輕輕鬆鬆的,更何況這兩千斤還是平攤到三十幾戶家庭頭上!

刨除每家每戶上交給上頭的不到六十斤小麥,再留足家裡一年的口糧,剩下的三千斤小麥全讓潘陽裝上驢車,運到鄉里糧站,按照一毛一分錢一斤的價格給回收了,足足賺了三百多塊錢。

還有種的一畝油菜,收了三百來斤油菜籽,潘陽留了一部分在家榨油,按照一毛八分錢一斤的回收價格,賣掉兩百五十斤,賺了五十來塊錢。

也就是說老潘家今年上半年,單種地就掙了將近四百塊!

在這個物價超低的年代,四百塊對於老農民來說可是天價啊,要知道城裡工資高的人,一年也就四百來塊的收入,要擱在沒分開單幹前,簡直做夢都不敢想象。

就在全生產隊所有家庭欣喜若狂之際,潘陽卻沒敢太得意忘形,雖然眼下他們靠種地掙錢多,那是因為這個年代糧食短缺的緣故,單靠種地掙錢絕非長久之計。

遠的不說,就潘陽知道的小崗村,單幹之初,小崗村的富裕在全國上下是出了名的,可後來呢,等政策改變,全國上下都單幹,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多,當所有人都解決了溫飽,糧食將不再是什麼金貴的東西,直到潘陽重生回來之前,小崗村還是老樣子,當別人在進步,它還維持老樣子的時候,就意味著它已經被歷史的潮流給湮沒了。

別人怎麼樣,潘陽不管,但她可不想老潘家就這麼止步於此,必須想法子找其他出路。

一場雨之後,幹勁十足的老農民們又開始下地勞作,犁地翻新土壤,種上下半年的農作物,大豆、玉米、棉花還有水稻。。。

等農忙結束後,老農民閒了下來,眼下家家戶戶手裡都有了閒錢,購買力自然增高了,如果心細點,還不難發現,現在不僅鄉里有熱鬧的集市,就連潘家村都開始有了小集市,鄉里逢集逢雙不逢單,潘家村可是天天都逢集,集市的聚集點就在生產隊大門口的主幹道上,甚至天天都有人蹲在屬於老潘家的茅草屋前賣菜。

眼看別人這樣,潘恆春蹲不住了,他也要挑擔子去賣菜,賣雞蛋、鴨蛋還有鵝蛋!

對於潘恆春的舉動,潘陽也沒反對,你讓這個閒不住的老頭子突然閒下來享福,他也不適應,幹就幹吧,不在乎賺多少錢,有個事幹打發時間就成。

抽這個農閒的空當,潘陽乘火車去了趟省城,她想了許久,別人不賣菜的時候,她偷摸賣菜,那能賺到錢,當別人都賣菜的時候,她還想著賣菜,那就是固步自封,她決定去省城轉一趟,尋找其他商機。

打定主意後,潘陽簡單收拾了行李,又讓張學蘭給她做了點吃食,放在藤條籃子裡拎上,一早搭乘去市裡的汽車,準備乘坐晚上十點去省城的那班火車。

因為手裡有了錢,潘陽不想虧待自己,拿上王有田給開的介紹信,潘陽到售票視窗,對售票員道,“同志,我要一張臥鋪。”

聞言,售票員抬抬眼皮子,上下打量了一番潘陽,見她穿著雖然不太好,但還算得體,猶疑道,“是幹部嗎?把證件拿出來給我看看。”

潘陽斯巴達了,好半響才道,“非要是幹部才能買臥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