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令宋哲武和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主任賈景德。
宋哲武是今天早上乘機趕到北平的,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要規勸張學良在吉黑兩省和錦州進行堅決抗戰。
自從昨晚宋哲武接到韓光第的電報和王敘的情報人員發回的報告後,他確認九一八事變果真還是如期發生後,宋哲武便連續給張學良發了三封電報,督促張學良下令東北軍關外部隊抵抗日軍的入侵。
可是,處理東北各部來的請示對日行動方略的電話、電報接連不斷,讓氣急敗壞的張學良忙得焦頭爛額,張學良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給宋哲武回電。
等了一晚沒見張學良迴音的宋哲武無奈,只好乘飛機飛來北平,面見張學良。
在協和醫院,宋哲武見到了情緒低落到極點、神情憔悴不堪的張學良。
張學良的病其實已經完全好了,可是不知為什麼,張學良並沒有馬上搬回他的副總司令行轅,而是還滯留在協和醫院。
見面後,宋哲武省去了許多客套和官話,而是不客氣地當面指責張學良,不抵抗看是佔據道義公理,利於國際輿論和國聯裁決,可是這不僅把東北大好河山拱手讓給日寇,也在國人面前造成極壞影響,甚至可以說,不抵抗的行為完全是縱容日軍侵略的助紂為虐的政策,他議張學良亡羊補牢,馬上採取補救措施。
宋哲武建議張學良:
第一、命令在錦州奔喪的吉林省『主席』張作相,立刻率領所有在錦州的吉林省軍政人員馬上返回吉林,切實掌握吉林的軍政大權,以免被心懷不軌之徒加以利用。
第二、委任張作相全權負責吉黑兩省的軍政事務,統一指揮兩省軍民抵抗日軍入侵。
張作相軍事能力很一般,這一點宋哲武很清楚,不過現在也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回東北主持抗戰。
在吉黑兩省,受張學良打壓的資歷老的奉系軍人很多,一般的人去了根本就壓服不了這些綠林出身的元老們。在這些人中,其中資歷最老的就是現任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的張景惠。
張景惠,字敘五,1871年生於遼寧臺安縣八角臺一個農民家庭。張景惠青年時代,跟隨其父賣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經常出入賭博場上。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統治在東北陷於癱瘓狀態,各地草澤梟雄,一時乘機而起。張景惠也趁機拉起大排,由八角臺商務會長張紫雲出面,幫助他在八角臺鎮成立自衛團,張景惠自任團練長,為本鎮的商號富戶看家護院。
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張作霖被土匪金壽山偷襲。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姜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臺。在逃往八角臺的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當時,張作霖本想借道八角臺投奔在遼南的馮德麟。
可張作霖在八角臺卻被商會會長張紫雲和張景惠留了下來,因為張作霖、張景惠二人一見如故,張景惠甘願將八角臺自衛團首領讓給張作霖,他自己做張作霖的副手。
這對於窮途末路的張作霖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張作霖也從此對張景惠很是感激,雖然張景惠能力一般,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不管張作霖的官升的多高,張景惠都是張作霖的副手。
直到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景惠被張作霖委以重任,擔當奉軍西路總司令。但張景惠指揮無方,西路軍被吳佩孚打得大敗,導致整個戰局因西路潰敗而敗,東北軍不得不全軍退回關外。損兵折將的東北軍內少壯派將領再也忍不住了,群起攻之,都主張殺張景惠。張景惠不知張作霖是什麼態度,嚇得不敢回東北,只好寓居北平。
如果僅僅是在北平閒居,張作霖也不會多計較,等過一段時間,東北軍內風平浪靜,他還會再把張景惠找回來。可是張景惠在直系曹錕賄選為大總統後,受邀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