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因為俞大維能力才華十分出眾,很得陳儀賞識。
一向喜歡提拔新人的陳儀,多次向蔣介石推薦俞大維。為了早日讓蔣介石認同俞大維,陳儀現在不僅把兵工總署的工作儘量交給俞大維處理,每逢蔣介石召見他,他還盡力帶著俞大維同往。
時間一久,蔣介石也很賞識俞大維的才幹,現在每逢詢問兵工事宜,蔣介石都是直接找俞大維。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此後前程一定遠大。
王世和小心地回答:“報告委員長,他們三人都到了。現在何總長、陳部長、楊秘書長、宋部長、林廳長,還有剛剛從上海趕到的張市長,都在等候委員長召見。
聽說何應欽、陳果夫、楊永泰、宋子文、林蔚、張群這些心腹重臣都來了,蔣介石心中不禁一熱。他知道,這些人是永遠會支援他的,他們是來看望慰藉他蔣中正的。
蔣介石本想先見這些人,可是猶豫了一下,還是告訴王世和,他要先見戴笠。
戴笠原名戴春風,黃埔六期學員,戴笠這個名字是進入黃埔時改的。
據說戴笠改名前,請了算命先生算命。當時那位號稱神算的算命先生算他是“六陰朝陽”,殺重無制,五行缺水,名字中需帶水方大利。他因此改名戴笠。
這個笠字雖然沒有水字旁,可是和他的姓配在一起就是有水的,因為只有下雨天才會有農民頭戴斗笠。對於“戴笠”這個名字來說則是天天在下雨。取字雨農,則是因名取字,雨中農夫之意。時刻沐浴在雨中,自然更是吉利。
那個神算也果然不凡,戴笠改名後,也果真是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隨著地位的不斷變化,戴笠也越來越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就是取化名、筆名,也從不敢忘了“補水”。他先後用過的化名有沈沛霖、汪濤、江漢清、洪淼等名字,都是為了在五行中補足水份,而且還是一個比一個水量充沛。
紅淼這個名字更是水量充沛至極,也從以霖雨補水,發展到以氾濫成危險至極的滔滔洪水來補水的極致。
正如《呂氏春秋、博志》中所云:“全則必缺,極則必反。”,戴笠終因“補水”補到極致,最終在暴雨中離世而去。
戴笠對特工工作極有天分,甚至堪稱天才。調查通訊小組在他的策劃組織下成績斐然,短短時間內,有價值的情報收集量,已經超過了人員和經費都遠遠強於調查通訊小組的中統調查科。
蔣介石有一個習慣,他總會在自己手下成立一些工作業務交叉,甚至是重疊的機構,目的就是讓它們互相監督競爭,這樣做,不僅便於他更好地對部下進行控制,也會因為競爭的關係,使這些機構的工作效率更高。
成立調查通訊小組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尤其是四月,**的中央委員、中央交通局局長、負責**中央特科的組織和領導工作的顧順章被中統調查科在武漢抓住後,顧順章叛變,供出了**上海臨時中央的許多機密。
本來可以借這個天賜良機一舉抓住**在上海的所有高階人員。可是,竟然有**的高階特工,隸屬於中統調查科的上海無線電管理局的特務股長李克農、天津長城通訊社社長鬍底在調查科臥底,以致洩露了機密,讓共黨高階幹部全部逃亡。僅僅在事後抓住了共黨書記向忠發,和指認出了蔣介石深恨的當年黃埔四凶之一、現任**上海臨時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組織部秘書長惲代英。
這讓蔣介石對中統調查科極為不滿,也更加堅定了蔣介石再成立一個特務機構的決定。
而戴笠的工作讓蔣介石很滿意,蔣介石不僅現在批給戴笠大量經費,還準備逐步擴大戴笠的通訊調查小組,最終使戴笠的組織強大到足以和中統調查科競爭。
戴笠像往常一樣,恭恭敬敬地開始向蔣介石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