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遇到的如此宏大的騎兵隊伍,從黃巾起義開始,一直到現在,短短的四年裡,他遇到的戰鬥無數,從未有過擔心,但是這一次不同,他的心裡也開始沒底了。他只覺得自己帶來的兵力實在太少了。

“鮮卑人來勢洶洶,雁門關內只有兩萬兵力,如果光守城的話,兵力是足夠了,可是要想將這十五萬的鮮卑人趕到埋伏地點,只怕會略顯得兵力不足。主公,屬下以為,如果按照原計劃進行的話。只怕會傷亡慘重,或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張遼看著鮮卑人在聚攏。拱手道。

“怕什麼?來多少殺多少,讓鮮卑人有來無回,打的他們滿地找牙。”太史慈緊握著手中的風火鉤天戟,朗聲道。

陳到皺著眉頭,也開始擔心起來了,抱拳道:“主公。如果是在兵力對等,或者兵力大於敵軍的情況下,屬下以為採取原計劃是最有效的辦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我軍的兵力遠遠不夠。如果出關作戰的話,肯定會傷亡慘重,屬下贊成張將軍的提議,改變作戰策略。”

魏延道:“屬下也深表贊同。”

“你們都是怎麼了?怎麼怕起來了?以少勝多的例子多了,項羽當年背水一戰,不是以三萬擊敗了章邯的三十萬嗎?如今我軍也應該背關一戰,以必死的心態和敵軍決戰,只要士氣高昂,我軍必然能夠無往而不利。”太史慈吼道。

林南聽著背後四將的話語,心裡卻感到他們說的都有道理,無論是堅守,還是作戰,都是在為整個軍隊著想。他凝視著關外的鮮卑人,看到那漫山遍野的騎兵,他在那些鮮卑人的騎兵身上看到了一種驕傲,忽然說道:“太史慈說的對,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了,既然我決定放棄馬邑讓鮮卑人進入這個包圍圈,就已經做好了必死的心理準備。鮮卑人十五萬,我軍投入的兵力是九萬,按照項羽當年背水一戰的兵力來劃分的話,我軍是項羽的兩倍,而敵軍只是章邯的一半,這麼說來,我軍的勝利是必然的。張遼、陳到、魏延三個人重新打起了精神,聽到林南的那一番話後,每個人的心裡都重新燃起了鬥志,抱拳道:“屬下願意和鮮卑胡虜決一死戰。”

林南道:“傳令全軍,斬殺一個鮮卑人賞一百五銖錢,斬殺一個鮮卑渠帥賞一千五銖錢,斬殺一個鮮卑酋長賞一萬五銖錢,斬殺柯比能者,賞千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必須把士氣提升上來。”

“諾!”

“主公,既然鮮卑人都已經兵臨城下了,後方必然空虛,我想,是否可以讓韓猛襲擊背後,截斷其糧道,彼軍若是斷糧了,軍心也自然會匱乏。”陳到深得兵法之要領,當即獻策道。

魏延也隨聲附和道:“對對對,先截斷他們的糧道,讓他們喝西北風去。”

張遼道:“二位將軍深諳兵法,文遠佩服。不過,我們對付的是鮮卑人,他們和我們漢人不一樣,行軍打仗時,吃的喝的都是士兵隨身攜帶,根本沒有押運糧草的習慣,也就等於沒有可乘之機。……

陳到、魏延對鮮卑人根本不怎麼了解,也沒和鮮卑人打過仗,他們聽後,都面面相覷,齊聲問道:“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張遼道:“那倒不是,鮮卑人行軍打仗和匈奴人差不多,無論走到哪裡,後面總是會帶著一大批鐵匠,前方打仗,後方的鐵匠則開始打造箭矢,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他們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箭矢。只要想辦法摧毀鮮卑人的這一製造箭矢的地方,就能夠使得鮮卑人打仗時有所顧忌,只要箭矢一放完了,他們就不得不進行近身搏鬥了。說句實話,鮮卑人厲害就厲害在弓騎兵上,真正近身搏鬥時。未必能夠強到哪去。”

陳到、魏延聽後,都紛紛向外看了一眼,但見鮮卑人人人持弓,彎刀懸在腰中,箭囊中的弓箭都裝的滿滿的,很少看見有人是一開始就手握彎刀立在軍隊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