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至在許多案子裡,我可以認為你是對的,”K說,“但也不是永遠如此。女人有著很大的權力。如果我能發動我所認識的一些女人,共同為我的案子出力,我就一定會取勝。特別是現在這個法庭,它的成員差不多都是好色之徒。……”K問神父,“你也許不瞭解,你為之服務的那個法院的實際情況。”他沒有得到回答。“這都只是我個人的經驗,”K又說。 這只是卡夫卡敘事中明確說到的情形,至於暗示性的敘事,只要細讀《訴訟》和《城堡》中K與女人的故事,就可以體會了。 61。 如果有誰在這個世界之內愛另一個人,那麼與在這個世界之內愛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當亦非更正當。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第一點是否做得到。 訂婚雖然是假裝的,畢竟不是隨意的。 卡夫卡並沒有與隨便一個女人訂婚,而是與菲莉斯訂婚。從感性世界或身體感覺方面來說,卡夫卡還是喜歡菲莉斯,因為菲莉斯畢竟是一個女人。他渴望菲莉斯坐在自己身邊的願望,不是裝出來的。訂婚後,卡夫卡與菲莉斯的關係顯然不同於別的女人。這樣一來,卡夫卡就感覺自己面臨“在這個世界之內愛另一個人”的問題。 是否做得到在感性世界中愛另一個人,的確是一個嚴重的倫理問題。 其實,正因為卡夫卡很早就對“在這個世界之內愛另一個人”沒有信心,才有自己的永恆之旅。早年的小說《變形記》已經表明,卡夫卡覺得“在這個世界之內愛另一個人”根本不可能。 如果在這個世界之內發生了愛另一個人的事,那隻會是一種聖潔的愛。所謂聖潔的愛就是非感性的愛——die himmliche Liebe——好像天堂中的愛。感性世界中只有 die sinnliche Liebe(感性的愛),就像生活中好些人以為自己結婚是出於愛情,其實是由於性慾的需要或害怕孤單。在編號79的那則筆記中,卡夫卡說 : 感性的愛模糊了聖潔的愛;它單獨做不到這一點;但由於它自身無意識地含有聖潔的愛的因素;它便能做到。 在現世世界上,所有感性的愛都顯得像是聖潔的愛。卡夫卡在這一瞬間差點就把婚姻看作是自己的天堂了:沒有一點聖愛的因素,不可能做到在感性世界中愛另一個人;只有聖愛,在感性世界愛另一個人,也不可能。但卡夫卡最終還是覺得,在感性世界中愛另一個人,只能是Xing愛和聖愛的結合,但這樣一來,Xing愛又模糊了聖愛,以至於在感性世界愛一個人往往成了傷害一個人。 64、65。 逐出天堂就其主要部分而言是永恆的:被逐出天堂雖然是已成定局;在塵世生活雖然已不可避免;但儘管如此;過程的永恆性(或照塵俗的說法:過程的永恆的重複)卻使我們有可能不僅有一直期望留在天堂中的可能;而且有事實上一直留在那裡的可能;不管我們在這裡知道還是不知道這一點。 自從卡夫卡意識到自己欺騙一個女人而造作的惡,他就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全然從這個世俗世界抽身重返天堂了,自造的惡拽住了他的身體。恰恰在這樣的意義上,不可能重返天堂已成定局。 知道了這一點,卡夫卡的生存又靠什麼來支撐呢? 況且,對婚約期間的生活總得有個說法,以便讓自己心安理得,尤其是不能讓自己罪上加罪。卡夫卡找到了感性世界中過程的永恆性這一說法:婚約中的生活、不停地給未婚妻寫信的生活、甚至對她說謊的生活,都可以被感覺為正在重返天堂途中。 這是自我安慰,還是自我欺騙? 如果是自我欺騙,那麼,在婚約狀態中,卡夫卡欺騙的就不僅是菲莉斯,也欺騙他自己。也許,這也是他自己的永恆之旅中的一個必要的瞬間。 69。 理論上存在一種完美的幸福可能性:相信心中的不可摧毀性,但不去追求它。 什麼叫自我欺騙?沒有比這則筆記說得更清楚的了。 卡夫卡好像支撐不起自己,好像鑽進了一個惡的迷宮,並且在自己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