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鬧的人很多,但是去搬那木頭的沒有一個。這就奇怪了,有誰跟錢過不去。只是他們不相信那是真的,害怕一搬便要被人恥笑。
見勢頭不好,商鞅繼續發揮金錢的誘惑力,將賞金提到了五十兩。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回這個勇夫還真是特別,因為他勇於承擔的是傻冒的頭銜。只見那人愣是不顧眾人的目光,抱著根木頭走到了北門。這事鬧得沸沸揚揚,正中商鞅下懷。這無異於炒作,而一切都是為實行新法服務的。可想而知,那領著五十兩賞金的人,將成為他們的義務宣傳員。這一招實在是高!花了那麼一點廣告費,便取得了巨大的收益。商家們可得向他學一學。
商鞅也隨著這樁事出名了。在秦國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雖然長得不怎麼討喜,但總算能使人信服。一個外地人混到這地步不容易,真是需要一點腦子才行。
這下好了,商鞅在宣傳成功之後,趁勢推出了自己的作品,頒佈了新法。這場魔術終於要走上正軌了。誰知都過了一年多,朝內反對的聲音還是沒有被壓下去。百姓們也都抱怨這新法實行起來特別麻煩,大家習慣了以前的,對這新法都記不住,也懶得去學。面對這種情況,商鞅有些頭疼。都說百姓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才算是法制國家的標誌,這回連最基本的學法,百姓都不配合。既然之前使過了利誘,不如這次來個威逼吧。
恰巧這時太子犯事了。商鞅想:〃這麼棘手的問題,倒是給了我一個機會。拿太子做個案例,讓眾人知道新法的厲害?〃可是,太子是龍種,是不能施以刑法的。商鞅便把責任推給了校方。當時負責太子行為教育的老師公子虔因此受到了牽連,依照新法規定,他應該受劓刑,也就是把鼻子割掉。另外一個負責傳授公子知識的老師公孫賈被處以墨刑,也叫黥刑。實際上,這裡叫〃墨刑〃更形象。因為這種刑法是在犯人的臉上或額上刺字,然後再塗上墨。這是一輩子都塗抹不掉的印記。真難以想象公孫賈還怎麼見人!
商鞅的刑法雖然是歹毒了些,但是實行起來卻很奏效,有了各方面的配合,商鞅終於攜帶著他自導自演的魔術粉墨登場了。
第三節看他怎麼搗騰秦國的
商鞅這個名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是大家以為他姓〃商〃就大錯特錯了。這好比他在秦國的變法也很有名,但他卻不是秦國人。他的祖先姓〃姬〃,然在衛國的時候,人們都不叫他〃姬鞅〃,而是叫他〃公孫鞅〃。這在我們看來有些蹊蹺。但是,只要稍微瞭解中國古代的稱謂習慣,就能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那時候,人們的姓與氏是分開的。所謂姓,也就代表著一個人的血統,是祖先留傳下來的。而氏,則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屬於現在進行時。商鞅屬〃公孫氏〃,也就代表著他是春秋時諸候的子孫。這是一個貴族的稱號,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公孫鞅。
他年輕的時候,曾在魏國做了一段時間的小官,沒有受到重用。後來秦孝公張貼誠聘英才,商鞅想法透過一個熟人進入了面試。經過三次考核,孝公才開始對他有所器重。他在秦國混得不錯,起初人們為了區分他的國籍,叫他〃衛鞅〃。後來,由於政績斐然,被賜予〃商君〃的名號。從此,後人多稱他為商鞅。
第三部分 第72節:商鞅:自食其果的魔術師(5)
商鞅這一生與〃變法〃這個詞是緊密聯絡在一起了。有一首詩寫得好,管他〃商君衛鞅公孫鞅,任法壹刑有主張。世變道異不法古,適時恃勢豈守常?褒獎軍功戒私鬥,抑制商旅重農商;廢除井田一度量,推行郡縣開封疆。〃由此可見,商鞅的魔手遮蓋的範圍無所不至。但不管其變法如何深廣,貫穿其中的兩個不變的關鍵詞便是:種田、打仗。
就拿戰國時期惟秦國獨創的土地制度來說。以前的土地都是國有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