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和王維你眼看我眼紋絲不動。
“真真好曲子,我平生第一次得聞如此絕妙的曲子!”王維捏緊拳頭奮然起身,眼神中盡是激動的光芒,“雖說力有不逮,只能我二人合力奏完此曲,但竟然能夠僥倖未曾錯一音,真的是天助我等!”
“王兄說的沒錯,今天確實是如有神助。”走到了帷幕一邊,見場中那些人受萬眾追捧的情景,杜士儀若有所思回頭衝王維說道,“咱們該回去了吧?”
話音剛落,王維尚未來得及回答,就只聽得外頭傳來了公孫大娘的聲音:“今ri這壓軸的《楚漢》,想必其中故事各位耳熟能詳。奴一介女子,不及當年霸王萬分之一,然則自小學劍器,不免沾染了幾分男兒意氣。奴蒲柳之姿,飄零之身,這些年多有人提親求娶,故而今ri便以這壓軸之曲一述心中之志。今生今世,奴便以劍舞為生,永不提婚嫁!若真的有人容不下,那奴雖一介女流,不過效仿昔ri霸王,三尺青鋒伏劍明志而已!”
這錚錚之語一時讓場中一片死寂,原本心頭已經輕鬆下來的杜士儀更是為之大吃一驚。他原本只以為這一曲楚漢作為壓軸,是公孫大娘希望這一場一鳴驚人,卻不料還有藉此明志之意!
而公孫大娘環視眾人一眼,彷彿沒看到別人臉上的驚異,從容一笑道:“話說回來,這一曲《楚漢》原本是奴與樂師康老潛心兩年預備的曲目,卻不料適才他突然發病不能奏樂,多虧了杜王二位郎君齊心相助。如今曲終舞結,奴卻不敢忘了二位大功臣。”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九十七章聲名鵲起
read_content_up;
“阿兄!”
杜十三娘和王縉幾乎同時低低驚呼了一聲,隨即都露出了又驚又喜的表情。杜十三孃兒時也學過琵琶,但家中大火之後就一度全都擱下了,後來哪怕是在東都寄居崔宅期間,她多數時候如飢似渴地在崔五孃的安排下習字讀書,明禮學算,這些兒時技藝卻少有時間習練。可正因為學過,她知道那一曲演繹成功有多難,至少就連學過三四年的她,也絕不可能企及那樣的高度。而王縉畢竟是家學淵源,即便對琵琶沒有兄長那樣熱衷jing熟,可也明白那一曲的難度。更何況,杜士儀王維二人只是去救場,應該沒有事先接觸到曲譜的機會,如此一來,他們這一番臨場發揮決計是令人歎為觀止。
張旭看著地上那酒葫蘆,面帶惋惜地嘆道:“如此好曲,如此妙舞,當浮一大白……唉,酒帶少了!”
吳道子同樣滿臉鬱悶地說道:“早知道,就該把那劍南燒chun帶上一甕來!”
他二人如此表情,其他賓客自然更加一片譁然。當那邊廂同樣一身白衣的王維和杜士儀聯袂出來,含笑團團一揖行禮,有認得前者的立時出聲叫道:“原來是太原王十三郎,怪道是今ri這一曲《楚漢》如此絕妙!”
儘管杜士儀不如王維周遊兩京名聲斐然,前時在東都逗留期間,總共只在畢國公竇希瓘夜宴以及玉真公主別館的飲宴上露過兩次臉,但此刻仍然有人認出了他:“原來公孫大家竟是請的當初為作劍舞歌行的京兆杜陵杜十九郎!”
出聲的是和杜十三娘等人一席相隔不遠的一席。他這一發話,四座自然有人相詢,那人便笑著說道:“諸位不知道麼?杜十九郎是嵩山懸練峰盧公高足,去年奉師進京,先在畢國公宅做胡騰詩,又在玉真公主別館一蹴而就題二十酒籌,如今坊間已經多用這新籌行酒令了!而且,當初在畢國公宅,杜十九郎那新曲《化蝶》便技驚四座,為畢國公夜宴增sè不少,今ri又有這救場之舉,足可見曲藝jing妙!”
杜士儀聞聲望去,見出聲的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