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天劍訣並沒有劍招,只有心法,能夠最大限度的催發劍光劍氣,乃是凝聚劍光的不二法門,這門劍訣,初始就對法力的凝聚度十分看重,雖然沒有劍招,布衣也能明白,就算是有了劍招,也不一定適合任何人,還不如不要劍招,全憑修煉者自己去摸索,摸索出來的東西,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東西。
有了這份劍訣,布衣便能做一個參考,這才發現,若是高階的劍訣,劍招之中越是看重劍招之中的劍意,反言之,就是劍法之中產生的意境,劍意,劍意越是集中凌厲,越是能夠發揮出劍氣的威力來。
而且,高階的劍訣之中,每一招每一式的變化,都幾乎暗含了某種規律,這些規律,似乎更加直接的顯示出某些目的出來,布衣仔細的研究了一下這部壽山劍典的劍招,才發現,這一招之中,並不是以水為主,反而劍招渾厚,每一招每一式之中,劍勢都有一種雖飄逸而又渾厚,大地厚澤載物,潤物細無聲的山川景象,顯然,這一套劍招,乃是那位開山祖師參照壽山而來,最後一道劍招之中,劍光如山嶽一般,似龍形,又似這壽山山脈一般,雲隨風行,風隨這山川氣息而動,雲中從雷,雷光之下,壽山山脈穩如泰山一般的意境端的演繹的淋漓盡致。一招劍訣,就是一副壽山雷雨圖。
這一招表達的意境很是隱晦,布衣總覺的這一招似乎很不對。
這一劍,到底說的是什麼?是山的力量,還是純粹是力量凝聚到極點的劍龍,或者是想說其中的雷光?還是將他們一併代替了。
不過,不論是因為什麼,在布衣看來,這套劍訣,除了最後一式和其中幾道比較纏綿的劍招之外,並不適合李落秋,以水系心法,駕馭意境大部分為土的劍訣,並不恰當。
想到這裡,布衣便已經想到了辦法,這口飛劍,最終還是要以心法為主,劍訣為輔吧,等她將來真的將劍訣的模式固定下來,再來修改便是。
想到這裡,他便開始動手,自然,他並不會無聊的去解說,說什麼,你的劍訣不適合你等等,那反而會讓人誤會。這等蠢事,他才不會去幹。
拆解心法,這種事情,他已經輕車熟路,除了最後幾道讓他費勁了深思之外,總算成功的將之拆解出來,布衣修煉的是五行真雷法,若是說模擬心法這等天賦,非他莫屬了,很快就將心法理解的七七八八,然後開始動手。
煉製飛劍,這等活計,又不是第一次幹,他很容易就將其煉製出來了,當然,在加固材料上,很是費了一部分神思,其中一大半的時間,都消磨了在這個上面,為了提高其品質,布衣不得不在考慮陣法和符文上面,優先考慮加固類的,穩固劍身。
煉製完之後,布衣放鬆下來,開始查閱這部劍訣的劍招,多懂一些,總是沒有錯的,有時是這些劍招之中的破綻,這才是布衣的目的。
第四百九十章 接受委託
每一種劍招,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都會有破綻,關鍵是看你如何利用,就是決定高手也不例外,只不過,到了他們那種階段,已經不看劍招,而只看純粹的力量,法力的大小,凝聚度,布衣還不是絕頂高手,還做不到每一劍都傾盡全力,鎖定對手,只能摸索屬於適合自己的方式。
玄易道人無疑是劍道的大家,他的修煉心得,對於布衣的影響極其深遠,上面雖然有部分劍招,但是布衣還是傾向於研究最適合自己的劍訣。
思來想去,布衣還是覺得,以心法的衍生出來的雷訣為主,劍招參照雷訣為根本。
雷法,乃是天地間之間最迅速,最霸烈的法門,最求速度,最求力量,變化極少,因此,就算是創造劍招,布衣也只會以雷法催動劍招,最適合雷法的劍招才是最適合他的劍招。
創造劍招,並非一朝一夕,他也只能慢慢摸索,只不過,他信奉劍魔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