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到了英華朝堂,跟佈局全國的金融新制相比,江南也只是地方一角而已。
聖道九年四月,《銀行法》在英華施行,一種叫做“聯票”的小額定額銀票開始在國內流通,江南行營也釋出了《銀行法江南條例》,將其推入江南。這種印刷精美,紙張厚韌,絕難仿製的銀票,分為一兩、十兩、百兩三種,屬於見票即付的不記名通用銀行券。這看起來像是元明時的錢鈔,但背後的運轉機制卻大不一樣,這是國家牽頭,民間分責,上下一體推動的信用貨幣。
這種銀票是英華銀行聯合所有民間銀行推行的,初發五千萬兩,與各銀行的銀票匯票業務並存。英華銀行要求所有民間銀行在英華銀行存下兩千萬兩現銀,以備現銀不足以兌付時,可由英華銀行匯票進行轉兌。
民間銀行欣然接受這一法令,根據法令,英華銀行將退出民間業務,作為一家管銀行的銀行存在。
這項法令是計司早在幾年前就擬定好的,但因為各業蓬勃發展,對銀錢來往的狀況一直掌握不足,心裡沒底,沒有機會實施。眼下趁天災四起,工業勃發的關口,以金融改製為門,進行國家經濟的整體調控,正當其時。
而在江南,資本大潮隨著這項法令的頒佈,聯票的推行,轟然湧入,將原本商貨殖民的步伐,進一步推動到資本殖民的階段。之前幾乎所有商代都仰賴英華資本週轉,而現在,聯票的流動,將更多江南銀錢,捲入到了英華的各家銀行,由此命脈也交到了英華金融的手中。
這是江南大潮的第一步,在李肆前世,歐羅巴列強從資本層面侵蝕華夏,都是以這一步而入。買辦之所以會成為買辦,完全為列強效力,是因為他們欠列強各家公司的錢,是因為沒有列強各家公司提供週轉資金,他們就無法作生意,無法討生活。
現在,江南商代,甚至江南商代的下家,那些來往於鄉間街市,將各項商貨組織起來,或外賣,或內銷的商人們,他們也成了這樣的買辦,他們都得靠著英華資本活著。
這還僅僅只是商人的一面,在另一面,不止是江南商人,連英華商人都開始感覺到,他們漸漸難以主宰資本,一個新的怪獸正在崛起,正蹲在了他們的腦袋上,把他們變為下家,他們還得仰受這頭怪獸的鼻息,這就是工業。
#c。。。
更多到,地址
第六百三十章 魔鬼就在銅錢中
() 第六百三十章 魔鬼就在銅錢中
“範總管本是樞密院知政,他在的時候都沒大動,劉總管來了怎麼會動?”
“龍『門』各家銀行票行開始對江南人放貸了?這跟李煦有什麼關係?”
“龍『門』織廠?那不是一直只作棉布生意,跟絲綢不搭界嗎?”
周昆來回到他在松江府的老巢,開始整理跟英華有關的訊息,最初還不得要領,可看到“龍『門』港碼頭泊位擴容一倍”、“英華銀行江南分行入駐龍『門』”、“呂宋力夫大舉進入龍『門』”、“龍『門』貨棧新區鋪地”等報道時,隱隱有了感覺。
南面的銀子,南面的商貨,南面的人,來勢洶洶……
如果周昆來敢親身到龍『門』,就能有更直觀的感受,從四月初開始,進出龍『門』的貨船猛然增多,船帆遮天蔽海。但以他羸弱的經濟學識,也看不出這番熱鬧背後的本質。
龍『門』港,一艘船正在裝卸貨物,龍『門』吊吃力地吐著黑煙,將幾部又大又沉的鐵疙瘩吊上了岸。
“楊局董……哦,楊總司,年初才運過來兩船紙,現在竟把作坊也搬來了?”
“是開分號啊,江南這邊人力原料足,紙市夠大,在這裡設紙廠,紙價還能再低兩成。”
“福漳紙業還只是在這買庫房呢,看來他們是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