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還說信佛就可得各種福報,先不論真假,但中國陷入戰火和貧苦,卻是不假。也不見釋迦摩尼拯救了誰,也不知佛門出了幾個應世菩薩,做那可笑的救世主。

前鋒軍指揮總部,就設立在大雄寶殿裡面,佛像已經被搗毀,此時內堂擺放著不少電子裝置。

葉舉站在這裡,並不干涉軍隊的指揮,而僅僅是進行著視察和了解。他作為第一軍的參謀長,自然是有著這方面的權力。

最重要的是,他對於華軍的作戰模式,需要一個真切的認知。這支迅猛崛起的新式軍隊,與自己以前見過的任何一支陸軍,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光是那些種類繁多的奇怪裝置,就讓他眼花繚亂,一時間難以接受。

“屬下農鵬明,見過參謀長”一個軍官,敬著軍禮,聲音充滿磁性。

瘦弱的身材,個子也不高,黝黑的面板上,卻是一副精神飽滿的年輕臉龐。這個昔日靦腆的青年,如今也當上了團長,軍銜居於中校,手底下掌握著一支五千人的精銳力量。

回敬了一個軍禮,葉舉也不刻板,笑著和農鵬明談起了當前的戰事:“敵情如何?如今大戰在即,我也想聽聽你們一線軍官的意見。”

葉舉當過一軍之總指揮,自然明白戰場之上,最熟悉前線軍務的,其實是團級的幹部。這些人才是政治軍隊的中堅力量,掌握著組織的生死存亡。而在廟堂之上,那都是謀劃和計算,而非真正的根基。

氣氛也很輕鬆,兩人的談話並非是正式交流,所以農鵬明也不扭捏,有話直說:“大人,局面並不樂觀,我軍傷亡不大,士氣也是旺盛,唯一的問題是過於以來後勤。無論是突擊步槍還是速射火炮,以及配屬下來的裝甲車,全都需要大量的物資供應。”

“嗯,的確也是如此,後勤運輸問題,我會督促後方加緊解決。”聽到了這事,葉舉也很明白,這是華軍的作戰模式所置。

武器彈藥、燃油供應,這些都是壓在後勤部門身上沉甸甸的擔子。好在華聯擁有大量的軍用運輸卡車,這個問題目前還不算太過麻煩,但一線軍官之中,已經有人開始擔心戰線拉得太長的問題了。

如今才攻到永興,當然無所謂,但到了耒陽甚至是衡陽那裡,又該怎麼辦?

**軍隊伍裡,用都是款式老舊的拉栓步槍,每人發十幾發子彈就可以了。至於火炮,更是數量稀少,汽車也基本沒有,對於燃油的需求幾乎為零。

哪怕是缺糧,也可以就地徵發,對於後勤的依賴,並不明顯。

而華軍則完全不同,每人身上配屬的子彈,基本上都是快速消耗品。坦克車開起來威風八面,但是戰後的維修、零部件更換、燃油消耗,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

通用機槍噠噠噠,一梭子彈就這麼沒了,爽快倒是爽快,但這對於後勤部門來說,可就意味著更加沉重的負擔。

所有的戰略物資,都需要從順德運來,這期間橫跨兩地,光是路上的消耗,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工業時代的戰爭,比拼的就是這種消耗,本質其實也是對耗,這屬於運籌學的範圍。

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必須花費大量時間來積累足夠的物資,然後在短促的時間裡,傾瀉到敵人身上去,以摧毀對方的武裝力量,這就是戰爭的關鍵所在。

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的精彩戰術和智謀較量,都是建立在這種消耗的基礎上。就如同原本的時空裡,中國不是沒有名將,卻依舊贏的很難看。這是因為生產力不如人的緣故,並非智謀可以挽回。

越是熟悉華軍的內部系統,葉舉就越是心驚,如果當年廣東省政府有著這樣的實力,也不用被軍政府碾著跑了。陳炯明不是沒想過要投資重工業,而是根本沒有資本。

西方的道路,根本不足效仿,哪怕是自詡成功的日本,如今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