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西瓜甜,是因為有人替我們吃了苦(第1/2頁)
章節報錯
各朝古人無不詫異。
他們已經慢慢接受了華夏後世的女子都能讀書,都能工作,甚至都能做她們各自的領域的佼佼者。
女子,並不遜於男子。
然而,他們還是會震驚於這樣的言論。
他們只聽說過“妻為夫綱”。
還從來沒想過,在後世,竟然還有“夫為妻綱”。
在他們的朝代,可是隻有妻子為丈夫犧牲。
若是丈夫矮了妻子一頭,那可是會遭人嘲笑的。
他們紛紛疑惑發問:
“怎會有丈夫為妻子的事業甘願做鋪路石?”
“怎會有丈夫做到如此地步?”
這樣的疑問,如同驚雷般在他們心中炸響。
【丈夫離世後,女兒懇求母親多住幾天。】
【吳女士是這樣對她女兒說的,我在你爸爸身上知道了什麼是奉獻,在我的事業裡有他的希望,我得立即回去工作,才能對得起你爸。】
【再說吳女士的兒女,因為工作地點的條件實在太差,她把才3個月大的兒子忍痛送回了自己的孃家,並一直在那裡長大。】
【女兒更是一出生就沒帶過,以至於他們一直管自己的舅舅叫爸爸,管舅媽叫媽媽。】
【一直以來,吳女士每當想起自己兒女的經歷,就會內疚到落淚。】
各朝古人臉色複雜。
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吳女士選擇了前者。
所以,吳女士並不是一個好母親。
丈夫早逝,兒女不親,這值得嗎?
各朝古人又有些動容。
應該是值得吧!
雖然她對孩子感到虧欠,但在當時那個艱苦的年代,她必定是為了國家再難也都要挺過去。
【在當時,培育一個瓜種的歷程漫長而艱辛,動輒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
【為了加快培育週期,吳女士又來到瓊省進行“南繁”。】
【自此,她的生活軌跡彷彿與候鳥無異,秋冬飛往瓊省,春夏回來疆省,幾十年如一日。】
【她獨創性的開闢了南繁北育基地,創造了一年四季快速育種的成功經驗。】
【大多數科學家或許終其一生僅能只能培育一個品種,而吳女士卻在62年裡,培育出了30多個甜瓜和西瓜品種。】
各朝古人頓時驚了。
“哈?”
“六十二年?!”
“豈不是在耄耋之年,吳女士還在瓜田中研究?!”
“而且還培育出了30多個品種?!”
在他們的朝代,八十歲已是高壽,能活到這個年齡的人寥寥無幾。
即使他們僥倖能活到八十多歲,那必然已經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不會再下地幹活了。
而吳女士竟然在如此高齡,仍心繫瓜田,致力於西瓜與甜瓜的改良,實乃前所未聞。
各朝古人大部分都是農民,種了一輩子地,自然是知道培育作物的不易。
吳女士竟然培育出了30多個甜瓜和西瓜品種。
此等壯舉,實屬罕見!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洪武年間。
朱元璋在與朱標商議如何在大明統計作物品種的間隙,敏銳捕捉到了“南繁北育”這個詞。
他頓時眼前一亮。
這樣就可以快速育種嗎?!
是隻有西瓜和甜瓜可以這樣育種,還是別的作物也可以?
是隻有瓊省和疆省兩地才可以?還是別的地區也可以?
朱元璋腦海中生出無數的問號。
片刻之後,他又搖搖頭。
應該是隻有西瓜和甜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