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795年的年底,整個地中海南部的鋼鐵總產量,會從2年前的1萬噸不到。迅速提高至8倍有餘,產量接近8萬噸。
雖說這8萬噸的產量,與大英帝國每年出產12萬噸的絕對數量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但在安德魯不留餘力的產業政策扶植下,擁有來自北非各地源源不斷的廉價優質的高品位富鐵礦,足夠的資本金投入,還有工藝上的革新、創造與大膽嘗試(包括,仿效英國最先進的冶煉高爐模式。採用焦炭金部取代歐洲傳統的木炭加熱方式,以及加熱鼓風試驗新技術,等等)使得馬賽鋼鐵產量的增長速度,遠遠快於英國本土。
安德魯頗為自信的認為,最多一到兩年,馬賽各地的鋼鐵廠的總產量勢必將超越12萬噸。因為後者卻因為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導致鐵礦的開採與鋼鐵的冶煉方面仍停滯不前。
然而,這一切都是隻是停留在表面的數字而已,無論是8萬噸,還是12萬噸,那僅僅是集中在生鐵方面的產量。生鐵因含炭量過高顯得太脆,而熟鐵不能大批次生產。均無法滿足工業。尤其是安德魯特別強調的軍事工業方面的要求。
至於含炭量在0。03%~2%地鋼材,按照目前的生產能力而言,似乎可以拓展到1萬噸以上。然而,由於在韌性、延展性、以及可塑性上表現的很不盡如人意。導致數倍代價得到的鋼材的質量,其綜合牲能根本比不上鋼爐冶煉出來地熟鐵,以及黃銅的效果好。
故而。鋼材的提煉與加工一直實施於軍械所所屬地特製工廠實驗室內,那是耗費大、缺乏經濟性的劣質鋼材,無法被諸多冶煉工廠的董事會認可,進而大量投入生產。因為同等條件下。出產黃銅,或是生鐵更為划算些,質量更為可靠。
軍槭所出品的鋼材。要麼只是有硬度,但缺乏必要韌性的高炭鋼;要麼僅有韌性,卻沒有多少硬度的低炭鋼。來自北非一帶,以及法國中央高原上的鐵礦石原料,雖然都屬於富鐵礦(磁鐵礦、赤鐵礦)一類,它們地含鐵量可以高達50%到的60%以上,但礦石內的雜質(炭、磷、硫等)顯得太多,太頻。
因而。這兩類鋼材出廠成本大,嚴量不高,尤其在脫炭、脫硫、脫磷方面的工藝太過繁瑣。必須使用大量的昂貴焦碳,在利用加鼓風后一定時間後,溫度在1600度以上才能融化一般鋼料。但鋼料中相關成分的無法預見性,使得其間各類雜質的含量很不穩定,難以剔除。如果僅僅是要滿足一般的機械零件。或是金屬工具等車床加工,雖說成本有些頗高,但倒也馬馬虎虎:不過,當談及用於製造線膛炮的優質鋼材!在現階段,那簡直是痴人夢語。
“……所以說,部長閣下!儘管我和我地同事們竭盡全力,而且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但至今仍無法按照您所要求生產的,在韌性和硬度兩者皆具佳的優質鋼材。”拉瓦席總監站在安德魯的面前,言語間感覺十分歉意。
那是這位軍槭所的總管從去年開始,便按照安德魯地囑咐,研製用於炮膛的優質鋼材。只是時隔1年多,仍未能交出一份讓安德魯部長滿意的答卷。軍械所生產出來地鋼材在製造線膛炮炮膛時,屢屢發生炸膛事故,前後共損失了30多位優秀炮手與技術人員。
雖說安德魯一直未曾責備過拉瓦席,但在學者自己的臉上仍顯露出一絲羞愧。一系列失敗之後,有些心灰意懶的拉瓦席終於忍不住從軍械所回到馬賽市政廳,向安德魯報告上述不太好的訊息。
聽著拉瓦席的彙報,安德魯同樣在鬱悶無比。他全然不曾想到,在前世看來如此簡單的優質鋼材生產與加工,居然在18世紀末期如此費力。自己集中了全法國,甚至歐洲大陸最著名的科學家和冶煉工程師,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一年多後,依然進展不大。
出品的鋼材不僅產量少,能耗大,質量無法保障,最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