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和百濟。這三個名字都是朝鮮半島上的古國名,順便就被大明朝廷拿來用了。

李安良到達朝鮮後,向當地的大明官員出示了總督府的文書,然後要求當地的官員配合,剛好當地的大明官員也在為朝鮮人鬧事而煩心,現在有人願意招募朝鮮人去做工,剛好與朝廷遷移朝鮮人到內地的事情不謀而合,更何況這還是四海總督府的命令,這個面子無論如何也要給,畢竟人家可是皇帝陛下面前的大紅人。他們可得罪不起。

有了當地官員的配合,再加上李安良對朝鮮的瞭解。然後再動用一些或軟或硬體的手段,很快就招募到不少朝鮮人,等到十一月時,周重要求的兩萬朝鮮勞工就已經招齊了。說起來自從朝鮮人內附大明,漢人遷到朝鮮後,原來的朝鮮人就成了二等公民,田地是最差的,需要繳納的稅收卻是最高的,很多人都已經連飯都吃不上了,所以現在遇到人招工,不但管吃管喝,甚至每月還能領到一筆月錢,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報名。

招募勞工的事對於李安良來說根本沒什麼難度,很快這些被招募來的勞工就被運往松江府,用於上海新城的建造,另外這僅僅是第一批,畢竟在臺灣和馬六甲等地,那裡也需要大量的勞工,而且那裡漢人數量不足,所以對勞力的需求比上海還要強烈。

不過李安良在組織完第一批的勞工後,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插手了,總督府的其它官員在熟悉了朝鮮的事務後,他們就可以獨力完成招募勞工的事,至於李安良自己,他也並沒有回到總督府,而是帶著周重給他的命令,乘著一艘小船去了朝鮮東南的濟州島。

本來隨著周重對海軍的重新規劃,原來各地的水師紛紛被調回雙嶼港,然後由新海軍進行換防,不過卻有一支艦隊周重一直沒有動,這支艦隊就是駐紮在濟州島,負責守衛朝鮮半島,同時監視倭國動向的那支艦隊。

本來負責這支艦隊的將領是常孝,後來因為周重要融合水師分成三大海軍艦隊,所以常孝就被調了回去,現在負責這支艦隊的人名叫神周,也就是神瑛最重要的一個兒子,以前一直是在陸軍中帶兵,而且屢立戰功,後來隨神瑛來到周重手下做事,神周仗著自己年輕,重新開始學習海軍,常孝就是他的老師,現在已經出師了,可以獨力帶領一支艦隊,同時神周也是總督府中少壯派軍官的代表人物,深受周重的喜愛,只要他立下戰功,估計日後的南洋三支分艦隊中,就有一支是由他帶領。

李安良獨自一人來到濟州島的海軍駐地,見到神周之後,將周重給自己的委任文書拿出來,結果神周在看到之後,立刻是大喜過望,當下熱情的招待了李安良,並帶著他參觀了一下海軍駐地,因為周重已經委任李安良為海軍之中的參贊,雖然沒什麼實權,但卻有另外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還關係到神週日後的戰功,所以他自然對李安良十分的歡迎。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李安良就一直呆在濟州島,平時除了參加海軍的一些活動外,剩下的時間全都用來向軍中的通譯學習倭語,甚至他還親自隨著一支給倭國送兵器的艦隊去了本州島的足利義材與田山尚順的軍中,親自觀看了幾次倭**隊的交戰。

李安良之所以對倭國這麼上心,自然是有重要的原因,就在正德九年的冬天就要過去,馬上就要迎來正德十年的春天時,濟州島駐紮的海軍忽然出動,這支艦隊非但沒有因為總督府的調整減少數量,反而還被周重增加了不少戰艦,現在戰艦總數已經達到了三十艘,雖然大都是以前的老戰艦,新型的瓦倫戰艦並沒有幾艘,但是在朝鮮和倭國海域這一帶,卻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神周這次出動了二十艘軍艦,只留下十艘老舊一些的軍隊看家,另外隨軍一起離開的還有一萬人的朝鮮軍隊,這支軍隊本來是當初平安軍中的精銳,朝鮮內附後,這支軍隊也就沒有了用處,但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