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的是大蒜、紫的則是甘藍,這裡的一切都顯露出此間主人有著某種土地情結。
轉過臉見付正義神情間有著詫異,劉老站起來便笑道。“孩子們都大了,自然也就不願意再侍弄這些,小付啊,你可曾有在農村的經歷?”
“不曾,不過家母在院子裡搞了個小溫室,就算是數九寒天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
就著付正義壓出來的井水洗乾淨手,劉老招呼著他坐下來便開口問道。“小付啊,我聽說你的基金會準備在西北聯合農牧民搞植樹造林?”
“對,準備以基金會聯合農牧民共同發展的方式進行造林固沙,以種植梭梭樹的方式教授農牧民們培育肉蓯蓉,引導他們發家致富……”
“十年投十個億啊!氣魄是真不小,可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投入這麼多的資金,能不能真的降低沙塵暴肆虐的機率?”
“也許只需要六七年的時間發展就能成型了,基金會可能不需要投入那麼多的資金,到時候農牧民們自然會自主自發的去植樹造林,護樹固沙的……”
將李博士的理論又複述了一遍,見劉老連連點頭讚許,付正義便笑著說其實許多事情都是大有可為的,只不過初期的投入比較大、收效緩慢,這才不為資金所注意,更很難吸引資金的投入。
劉老感慨了起來。“是啊,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扶持的,否則高昂的投入就成為了攔路虎……”
聽他這麼說付正義可就心裡一緊,想了想便道。“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說有個猶太人來到了一個小鎮,見這裡沒有加油站、所以就建了一個,生意興隆非常的賺錢。而後來的人見了就在旁邊開了個修車鋪,於是也開始賺錢。再後來人來的越來越多,但都選擇沒有人經營的行當去做,於是小鎮的發展就越來越快,最終變成了一個小城市。可若是將猶太人換成國內的企業家們,那很可能第二個來的也會去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也會繼續跟風,直至所有的加油站都不賺錢、有的人因為虧本而不得不離開,這時候剩下的那些加油站才能夠勉強維持、達成一種平衡……”
知道他這是意有所指,但劉老思索了下還是有些不解。“小付,你想說什麼?”
“我的意思是產業政策雖然是需要的,但絕不能一哄而上、最後再一鬨而散。只要是有前途、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充分的競爭自然會起到優勝略汰的效果,資本是逐利的,不賺錢的行當自然就沒人去做,我的觀點就是不要人為的去幹預,把控住大方向、建立相關的准入制度,保護適當的利潤水平,那麼也就不會出現產能過剩、更不至於因為重複建設而浪費……”
聽到這裡劉老的臉沉了下來。“小付!你都聽說了些什麼?”
付正義猶豫了片刻,這才誠懇道。“坐飛機過來的時候看到了幾篇社論,所提到的就是希望能夠加快產業政策的制定,提高扶持力度以提高競爭力,可若是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的展開,重複建設的現象可就難以避免了……”
聽他這麼說、劉老的神情才稍緩。“僧多粥少,跑部錢進的說法我也是略有耳聞的,不過在當下有許多行業都需要資金的投入,若是沒有適當的扶持政策,想必有不少行業的競爭力也就無從提高,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現在是個大課題,下崗工人們的日子很不好過啊!”
“打破大鍋飯是必須的,但一刀切的也實在是過於粗暴了些,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
“斷臂存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長痛不如短痛,早晚這一步都是要邁出去的……”
一個小時之後,從劉老的四合院裡走出來付正義嘆了口氣,深切的無力感讓他有些煩躁,走出巷子坐進車裡見天色還早,便翻出了李達維的電話號碼打了過去,問他是否在拍攝現場?
得知付正義到了燕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