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請新人入場。。。。。。”林二嘎又吆喝了一嗓子,在整個略顯嘈雜的大院中都顯得格外的清晰。

這個時候,唐風和索菲亞就分開了,唐風是直接走進大廳,而索菲亞則鑽進了大院中的一座紅帳幔內。

待到索菲亞從這座紅帳幔中走出來時,她的手裡已經拿著一把圓圓的唐扇,遮著自己的面頰,雙眼帶笑,在兩側侍女的服侍下,踏著紅毯緩緩的向大廳走去。

因為是唐朝婚禮,所以這個時候索菲亞的頭頂上並沒有戴紅蓋頭。事實上,在華夏的婚禮習俗中,最早的蓋頭是在南北朝時期興起的,只不過那時候新娘子是為了禦寒,而將一塊頭巾蓋在頭頂,絕對不像後來的紅蓋頭一樣,將新娘的頭全部蓋住。

後來到了唐朝,這種蓋頭便演變成了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不過據說到了唐開元天寶年間,李隆基為了標新立異,有意突破舊習,就指令宮女以“透額羅”罩頭,也就是讓婦女在唐初時期的帷帽上再蓋一層薄紗遮住面額。

這種“透額羅”作為一種飾品,一直到唐朝覆滅,再從宋、元發展起來,並最終發展成為後來的紅蓋頭,成為了華夏婚禮中新娘必不可少的一件飾品。

只是今天唐風和索菲亞的婚禮是按照唐朝的婚禮習俗來進行的,因此索菲亞的頭上並沒有紅蓋頭,僅僅是在鳳冠之上蓋了一層薄紗,而且這層薄紗還沒有將索菲亞的面孔全部遮住。不過,索菲亞手裡的那把圓圓的唐扇就代替了紅蓋頭的一部分功能,是新娘子用來遮羞的。

待到索菲亞在兩側侍女的服侍下走到了大廳內站定之後,林二嘎同志再次大聲說道:“請新郎對新娘行‘卻扇之禮’,並賦《卻扇詩》一首。。。。。。”

在唐代婚禮中,卻扇之禮就相當於後世新郎在洞房內用秤桿挑掉新娘子的紅蓋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禮儀環節。唐代婚禮的新娘子沒有紅蓋頭,因此新郎就必須要用卻扇之禮將新娘手中的唐扇拿掉。

至於吟賦一首《卻扇詩》卻是新郎官必須要做的工作,這《卻扇詩》當眾吟賦不出來,那麼人家新娘子就不會把手裡的唐扇拿掉。只有新郎官吟賦出讓新娘子滿意的《卻扇詩》,新娘子手裡的唐扇才會拿掉,賓客和新郎官才會看到新娘子的面容。

對於這個,唐風早就有準備,張嘴說道:“莫將畫扇出幄來,遮掩春山滯上才。若道團圓是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

這首《卻扇詩》是李商隱的名作,唐風當然不會作詩了,不過這貨的拿來主義應用的非常好,剛才接新娘子的時候吟的那首《催妝詩》和現在這首《卻扇詩》,將唐風的拿來主義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個過程索菲亞也早就瞭解,因此唐風的《卻扇詩》一出口,索菲亞故作矜持的猶豫了一小會兒,這才緩緩的放下了手裡的唐扇,衝著唐風微微一笑。

頓時,一個金髮碧眼,但又長得極為美麗的女孩子就出現在了所有賓客的面前。

這一刻,幾乎所有的形容詞都無法形容索菲亞的嬌豔和美麗,都說結婚這一天,新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兒,而新娘則是天底下最美麗的女人!古人果然是誠不我欺啊。。。。。。

卻扇之禮完畢之後,按照流程就是要進行結拜大禮了。當然在此之前,林二嘎同志妙語連珠,將新郎新娘的身份、來賓的身份、新郎新娘父母的身份等等等等都介紹了一遍,並且插科打諢的掀起了不少小高。潮。

待到將所有來賓的心情都挑到最高點時,林二嘎同志終於是莊重的宣佈:“接下來,就是最激動人心的結拜儀式,有請新人向前。。。。。。”

待到唐風和索菲亞並肩站好之後,林二嘎說道:“在今天這個吉祥的日子裡,我們的唐風先生和索菲亞。貝爾小姐懷著兩顆彼此相愛的心,終於走上了這莊嚴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