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的方式,卻並不犯規,那也就是說,南苗的提議是有效的。

甚至有人想,可能是南苗的人早就料到今天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而是早有準備。自然也就想,今日提出各家各選比試專案的劉愈,是跟南苗早有商議的。

北苗、白族和越族三邊,沒資格提出反對意見,剩下就要看中苗的態度,以中苗的強勢,他們要強行判這項比試是犯規,也未必不會把南苗的提議給嗆回去。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中苗那邊很痛快地答應了第一項比試的內容。

第一場比賽專案已定,剩下的就是各方商議,出代表的問題了。

跳竹竿,一次要出八個人,兩邊打竹的人根據節奏來擺動竹竿,跳竹竿的人要從一邊進入到另一邊,然後是一個來回,路上被夾著腳,那就等於是失敗了。最後比比誰過了竹竿的人多,那就定了哪邊獲勝。如果有一樣多的,比的就是速度。

知道了比試專案,劉愈回來問了一下佤族、越族和安族的族長們,得到的結果很不出意外,三個民族都沒玩過這個,現學現賣的話顯然難以取勝。

劉愈最後嘆口氣道:“那我們就找八個人,隨便比比,輸了就當是練兵了。”

越族達求和佤族、安族的長老對望了一下,也沒別的辦法,只好點頭同意。然後各自部族都選出兩個人,而劉愈也從自己背後計程車兵當中找了兩個看起來身手敏捷的,來參加這場比試。

比試在萬眾期待中開始,負責打竹的是擅長這項比試的小民族黎族中人,而他們眼睛被蒙上,他們要根據鼓點的節奏來打竹,如此一來會防止有快有慢偏頗情況的出現,只要鼓點一致,那對各方來跳竹的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南苗的人先上場,八個清一色的男子,身姿矯健,第一個上場便快速透過,然後一個個輪流透過,八個人竟然全部沒有被夾著腳,而所用的鼓點,不過是九十九下。

登時其他人開始有壓力了,看來這場南苗是不獲勝也不行。

之後相繼出場的北苗和白族,都是以很狼狽的方式結束,能過竹竿的不過一二人,完全是陪練。到了越族這面,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最後只過了三個人,而劉愈的兩個士兵竟然全部透過,他們快速透過的方式還是引起了圍觀之人的叫好。劉愈心說這些兵蛋子還有點本事,是自己小瞧了他們。但劉愈也知道自己人那邊也難以選出來八個一個不出問題的,本來這比試就是熟能生巧的。

最後,輪到中苗的人出場,他們出場前,連劉愈都覺得這場比試不會有什麼“懸念”。但在中苗八名穿著統一服裝少女,搭著肩膀站成一排出現之後,劉愈才改變了這想法。

中苗的少女,一個個都是妙齡,穿戴節日服飾,看上去喜氣洋洋的。鼓點一開始,她們便好像是連體嬰兒一樣,進退有序,每一個動作都是整齊劃一,而她們的動作也比剛才南苗的男子更加的優雅,過竹以腳尖點地,快而輕盈,旋轉轉體來過一些細窄的竹排,在竹上一蹦一跳的好像在表演一場唯美的舞蹈。她們沒有一點失誤,很快便在竹排做了來回,而鼓點不過才數到七十二。

一場無懈可擊的表演結束,南苗的人坐不住了,紛紛站起來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著中苗的八名少女。南苗沒想到自己會敗,還敗的這麼冤枉。

而劉愈在一旁看著則有些幸災樂禍,南苗的主場局居然會被中苗所取勝,這是一種很大的諷刺。而劉愈更從八名少女跳竹的舞姿中看到柳麗孃的身影,場上八名少女的舞姿跟柳麗孃的鼓舞一脈相承,劉愈想,雖然柳麗娘沒出場,但她還是教出來八名少女來完成這場比試的完勝。

“第一場比試,中苗人勝,可有異議?”

諸方的人一一開口表示沒有異議,就連失敗的南苗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然後八名少女下場,劉愈注意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