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馬峰會中途反水。若是馬峰接管了霍病和李糜所部,那整個軍隊都將落在他手上。

但是馬峰卻不肯去。

閔少頃在軍事會議結束後便找馬峰談過,馬峰的意思很明確。這次去奪權,其他誰去都合適,他去不合適。也不說理由,讓閔少頃一頭霧水。照理說現在大事將成,劉愈已經被除掉,他的那些舊部屬也只剩下霍病這一個心腹大患,帶著聖旨副本去,霍病還有不遵聖旨的道理?

但閔少頃再一想,霍病還真有可能不遵聖旨,那麼一個渾人。就不知規矩為何物,以前劉愈能壓得住他。現在劉愈不在,誰還能管束的了?閔少頃再看馬峰的為難,大致想到,劉愈的情報人員遍佈全軍,若是被霍病知道劉愈是被馬峰害死的,馬峰此去還有活著回來的道理?馬峰若是被殺,那順朝軍隊內部肯定要起內亂,到時候撿便宜的就會是突厥人。

到底是馬峰貪生怕死,還是馬峰想的多不想出內亂,閔少頃已經沒法去計較,他知道現在必須派出一個人去接管城外那兩萬多兵馬。大軍本來是迅速出兵,卻已經在草原上耽擱了兩個多月,後勤補給早就出現困難,若是再不能解決此事,回頭他這個全軍統帥也會被皇帝問責。

打了勝仗不進不退,這是要造反的徵兆。閔少頃在朝中可不止劉愈一個政敵,兩相,袁博朗和藍和,肯定會拿這件事做文章。

找個雷厲風行有資歷值得信任的人作為特使去接管軍權,再找個溫和些的將領從旁協助,防止雙方矛盾不可調節。閔少頃在盤算這人選時是花費了很大的腦筋,最後他選定了曾經在軍事會議上跟劉愈有過爭辯的黑臉將軍張紹雲,以他的雷厲風行跟霍病有一拼,至於從旁協助的人,他選擇了何茂,因為何茂就是個老好人,誰都對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

事情定下來,閔少頃便找了這二人談話。張紹雲在閔少頃控制邊軍之後一直得重用,已經被閔少頃當作自己人,但何茂不同,何茂已經被架空很久。這次派出特使去接管軍權,竟然讓何茂做張紹雲的副手,連張紹雲都覺得有點愧不敢當,何茂可是他的老上司,在軍中的聲望,張紹雲也沒法跟何茂相提並論。但畢竟是新統帥的命令,他也就遵從了。

何茂也沒出言說什麼,只是表示會竭力辦好。

因為張紹雲在金堯城一系的邊軍中職權很高,所部有四千多人,這次張紹雲去接管霍病和李糜所部,原來的部屬必須要安排別的將領來擔當。正在為此事發愁,何茂提議道:“不如由一些有經驗的老將來接掌,如此可無礙!”

閔少頃本來也是這麼想的,畢竟光是提拔一些沒資歷可信任的新人來擔當重任,已經讓全軍不服,現在他一介文臣接管軍權,根基未穩,是時候拉攏一些老將來為他效命。之前那些老將踴躍參加軍事會議,顯然都是想在這次的勝仗中分一杯羹,為了不讓這些老將中任何一人過度專權,閔少頃將原本張紹雲所部的四千多兵馬分成六部分,分別找來十幾位老將來統領,這樣名義上他們還是將軍,但實際上也沒什麼大的權力。

在安排妥當之後,張紹雲便與何茂出發了。

金堯城,也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切都很太平。

六百里的路,一去一回,如果是快馬,那也用不上三天工夫。可是張紹雲和何茂帶人去了五天,依舊一點訊息都沒有。閔少頃開始有些坐不住。

閔少頃現在已經接到了朝廷關於撤軍的命令,他明白,撤軍是早晚的,他不撤,右相袁博朗和左相藍和也會給皇帝施壓,藉由皇帝的手來逼他撤。現在軍隊中是沒了劉愈,但還有他閔少頃,閔少頃必須第一時間回長安城述職,將所有軍權交出來,這樣才會令皇權徹底控制軍權,達到他的目的。

他也想明白了,如果霍病就是犯渾,就是要繼續在草原上跟突厥殘兵鬧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