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語之後對朝廷有成見,沒有回長安城受賞。朝廷還籌備了一支由官員組成的“慰問隊”去勞軍,結果被軍方拒絕,朝廷大張旗鼓的來回,就是為向百姓證明:我們對軍方視如兄弟同袍,但人家不領情。

朝廷的一系列舉動的確挽回了民間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援,百姓們越來越搞不懂,到底順朝軍隊是準備叛亂,還是準備回來受賞。如果要叛亂,是因為被一些人挑唆,還是因為朝廷的猜忌和怠慢?

而此時的大順朝朝廷,除了在挽回民間的聲望,還透過一些軍事的舉動表明朝廷已經作好了開戰的準備。不但將南長安大營和東水營的一萬多兵馬調回城內,還在民間進行“徵兵”,對百姓們的宣傳中,朝廷的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之。本來的一場叛亂,被朝廷說成是好像兩國交戰一般。

如果是反叛,那性質是不同的,有叛軍的一方也有被反叛的一方,那交戰的重點就是奪取核心的權力,爭奪天下的權柄。而這種狀況的結果就是,人家鬥人家的,百姓漠不關心。一般的權力鬥爭百姓都是看熱鬧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如果是兩國交戰,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一旦上升到國家興亡的地步,那就是匹夫也有責任了。

朝廷滿以為他們在實行了一系列輿論戰之後百姓會踴躍參軍,加入到守衛長安城這場經天緯地的戰事中來,但事實是,朝廷在長安城開設的幾個徵兵點幾天也沒一個人報名。就連那些曾經高呼著要為國效命的儒生,也都沒見影。

外面那麼冷,百姓們還是喜歡躲在自己家裡,守著熱炕頭陪著老婆孩子。誰當皇帝不要緊,能讓他們日子過的好才是重點。(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五章 災雪

關中經歷了一次幾十年不遇的嚴酷寒冬,冷風夾雜著雪花一直從十月份開始就基本沒停過。大雪成災,加深了這兩年來飽受旱災和兵禍創傷的關中百姓的災難,也令朝廷救災的形勢很嚴峻。長安城天子腳下,受災情況明顯要比城外輕,只要出了長安城,平民的百姓很多都沒熬住大雪壓屋頂。

關中的災民也是越來越多。

但在花集安率兵回到關中之後,朝廷已經無力再展開長安城以外關中地區的救災工作,地方的救災只能以地方官府自行解決,朝廷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收買人心和應對軍方叛變。對於朝廷來說,這個寒冬也是很嚴酷的,政治形勢的嚴酷。

臘月裡,即將新年,長安城內依舊是毫無生氣。只有那些大家富戶的老爺們才會在這樣的天氣到街上去晃悠,小門小戶的百姓基本都是縮在家裡不出來,一般長安城的百姓都有駐藏冬糧過冬的習慣,在寒冬出來討生計的人很少。也正因如此,即便長安城沒有戒嚴,路上也跟戒嚴差不多,街上走著的反而是防司衙門的人居多,當然也有被朝廷僱請來掃雪的壯丁。

朝廷的七萬大軍在長安城外二百里的地方便駐紮下來,從此那裡便好像成為一座孤島,朝廷想調查裡面的訊息難上加難。雖然長安城裡小道訊息還是不少,但朝廷察覺這些小道訊息基本沒有可信度,都是一些謠傳,朝廷的情報工作開展的很不順利。主要因為朝廷之前負責情報的便是軍方。以劉愈和楊烈為首。現在這個兩個人都已經失蹤,朝廷已經無法利用原本的情報渠道。新建的一些渠道,因為軍方的整肅而瓦解,現在也只有很少的訊息能從軍營那邊傳過來,很多情報還是過期或者是無用的。

本來朝廷以為,花集安要麼叛變,要麼歸順,中間不會拖太長時間。因為花集安軍中肯定會缺糧。缺禦寒的物資。但顯然朝廷低估了軍方在呼叫物資上的手段,雖然軍方將軍營從邊關撤到了關中,但徵調物資上,還是用原本花集安所用的那一套,不透過朝廷直接走地方,朝廷物資緊缺到捉襟見肘的地步,但地方的軍糧還是能源源不斷運送到軍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