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俯視南洋(第1/4頁)
章節報錯
萬曆42年6月,瀛州議政會常委會審議透過兩項決議。
第一項,取消婆羅洲新移民補貼。
也就是說,日後前往婆羅洲的新移民需要費用自理,移民司不再承擔婆羅洲移民任務。但自發去往婆羅洲的移民,仍舊有土地可分,稅收政策不變。
只要解開枷鎖,對於尋求生存追逐利益這種事,人類自發就去做了。
瀛州繁榮,所以大把人前來謀生,即便沒了免費土地也大有人花錢去買。因為土地價格低廉、稅賦穩定、生存環境有保障......簡而言之,投資回報率高。
婆羅洲,作為灜州最早開拓的海外領地之一,已經累積了絕對優勢人口,湧現出若干城鎮,可以做到自我迴圈並壯大了。人傳人人比人,一個人回鄉就可能忽悠幾戶人家過來,在幾個市舶司報名,一路免費吃住著去往新世界。
瀛州便是再財大氣粗,也支撐不了持續龐大的殖民地。
所以對於這種可以做到人口繁衍成正比的領地來說,取消移民補貼也是遲早的必然。
第二項,廢黜特爾納特國王王位,取締國號,改土歸流。
理由為當代國王亂倫,睡了自己的親妹妹,而恰巧這貨還沒有子嗣。
也不要說朱老七心黑手辣,只能說時機到了,該動手時就動手。
國王是什麼,他既是權力中心也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有著共同信仰共同生活方式之人所組成的共同體。朱老七不希望這樣的另類共同體在領土內長期存在。這玩意就是帝國統治的威脅,即便現在不亂將來也可能生亂。
南洋領地內的大大小小部落,有國王封號的,大半被暴力摧毀,領地被拆分,貴族或者歸順或者被流放。也沒什麼道理可講,只有同化或者消滅一個族群的精英階層,才能加快融合步伐。
說的直白一點,抹除獨立共同體存在的文化基石,剩下的屁民就好對付了,拆分,遷徙,同化。如果不同意,那就繼續抹除。
這項工作一直在做,當前南洋領土內還有11個所謂的“王”,當地官員的任務之一就是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放任他們犯錯,最好弄的領地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然後改土歸流的藉口不就有了麼。
但這個事不能急,只能抓住機會一個一個的來,而且要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來。
無他,議政大會也是有一定比例南洋土著參與其中的,最起碼法理上要無可挑剔。朱老七喜歡這樣的掣肘,這也是一種約束,約束自己也約束瀛州不至於向著野蠻進化。
守制期間,初創的領事大使制度終於發揮出其本應有的基本功用。
錫江傳來訊息。
一場風暴席捲帝汶島,土著死亡不知凡幾,農業損失慘重,一場大規模饑荒近在眼前。土著酋長根本無任何能力救災,預料帝汶島可能會爆發大規模騷亂。
錫江艦隊已派駐援軍,加強漢民市鎮防禦。
馬塔蘭島傳來訊息。
該島同樣遭災,而且災後伴生大範圍瘟疫,酋長都病死了四個,遍地末世景象,災後恢復遙遙無期。
漢民市鎮封關,禁絕同內陸溝通。
泗水傳來訊息。
馬打藍蘇丹阿貢在沉寂一段時間之後,再次掀起大戰。只不過這次馬打藍沒有選擇進攻爪哇島北部沿海商業城邦,而是選擇攻打內陸割據勢力。
而據可靠訊息,阿貢組建了一支規模接近三千人的火器部隊,這廝將全國工匠集中在王城,大肆打造火繩槍同火炮。
與此同時,阿貢動員過萬民夫重修王城,其王城也效仿稜堡構築防禦工事。
這一次,南洋商行沒有組織參戰,因為阿貢先一步派遣使者,經由泗水轉往淡馬錫,同淡馬錫外交公署展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