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做完了麥克的“自然戲法”,把此前20年〔即從1981年以來〕每一系列真實的溫度資料都提高了,也把凱斯的1961年以來的資料提高了,這樣一來就把氣溫下降的事實掩蓋掉了。”

郵件二承認:“事實是,現在我們不能明著說缺少變暖的資料,我們沒有別的辦法,這很滑稽。2009年8月在BAMS增刊中公佈的2008年CERES資料表中,應該有更多氣候變暖的證明……”

郵件三(來自美國科學家)中提到:科學家無法解釋最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減緩,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而中心主任菲利普?瓊斯博士寫給邁克爾?曼教授(全球變暖“曲棍球棒”圖形的始作俑者)的一封電郵中,則教唆傳授刪除資料以及如何規避監督的方法,以便向公眾隱瞞真實資訊。

在其他郵件中提到:別的科學家們把與全球暖化“理論”相矛盾的令人尷尬的電郵全部刪除掉了……

部分被曝光的電郵還顯示,這些科學家在打壓不同意見。比如CRU的另一位核心專家在他的郵件裡說,他會聯絡BBC的環境記者Richard Black,質問對方為何有另一個該媒體的記者被允許發表含糊的氣候懷疑論文章。而在另一封郵件中,一位CRU的科學家辱罵懷疑氣候變暖的同行,威脅要把後者“打得滿地找牙”。

這一事件曝光後,即刻引發軒然大波。人們在憤怒指責當事者操縱資料等欺詐行為的同時,也將攻擊矛頭指向IPCC。原來爆出醜聞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中心,是負責為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和制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的,被認為是國際上同類機構中的研究領先者。

奧!上帝啊!在攸關全人類未來命運的重大課題上,一個受IPCC倚重的原始資料提供部門,作用如此的至關重要,卻被揭露出資料和行為欺詐,這也太讓人無法接受了吧?!

“氣候門”醜聞爆出後,人們不由不懷疑,IPCC一直信誓旦旦作出“危機”警告,告訴世界需要耗資萬億並犧牲經濟發展來應對的“暖化”,可能不過是資料操縱的結果,其背後似乎存在一個驚天大陰謀。由是,IPCC的公信力開始遭遇嚴重危機。

2、“冰川門”事件

IPCC在2007年釋出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中寫道,“喜馬拉雅冰川的消融速度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冰川,如果全球變暖的速度持續下去,喜馬拉雅冰川在2035年,甚至更早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高”。針對這一預測,最近披露,它的來源很不嚴肅,最初見諸於1999年發表於《新科學家》雜誌上的一篇新聞報道。

這篇由《新科學家》雜誌記者弗雷德?皮埃斯撰寫的新聞報道提及,國際冰雪委員會報告的首席作者、印度尼赫魯大學副校長薩伊德?哈斯南預測,“按照目前消融速度,喜馬拉雅冰川的中部和東部將會在2035年前消失”。但是哈斯南最近公開宣告:“我從來沒有預測過喜馬拉雅冰川消失的日期,我只是在一次採訪中簡單地提到40年內冰川會有消融,2035年這個資料是記者的虛構。”

事件曝光後,IPCC副主席範伊佩爾塞承認,該委員會之前釋出的喜馬拉雅冰川或於2035年全部融化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另據報導:IPCC在經過對這一錯誤調查後認定,造成錯誤論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委員會把1996年一份報告中得出的2350年的數字錯誤地紀錄為2035年”。

IPCC和氣候門醜聞(5)

大家知道,IPCC的報告雖然沒有強制力,但它是氣候問題的結論性東西,給各國政府制定政策參考用,國際社會聯合應對暖化危機的所有行動,都是建立在這一報告內容基礎上的。這就要求它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