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他將領喝喝酒,或者多做幾次縫合手術,儘可能多救下一些戰場老兵的性命,也多為大唐保留一些能戰之士。
慕容伏允落入了唐軍手中後,這訊息李靖他們大概也沒少透過跟在身邊的部族協從軍散佈出去,既是為了確立大唐的威儀,宣示一些武力,也是為了看看還有哪些真正忠於伏允的勢力,乾脆的趁著大軍還在這,一併給它撲滅咯,也省的以後大唐屬意的接班人上臺了,再不時的有叛亂髮生。
一個相對安穩,但又沒那麼齊心合力的吐谷渾,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啊。尤其是上臺的這位,最好還是得時時倚重大唐的力量在背後給他撐腰,才能坐穩位子的。也就是說,大唐其實想要的是一隻聽話的狗,而不是隨時可能會跳起來反咬一口的狼。
最後大概也是出於這個目的,所以選中了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他的母親是隋朝光化公主,而他本人隋朝時就一直在中原做質子,還曾經被隋煬帝任命為吐谷渾可汗,可惜真正支援他上臺的吐谷渾當地勢力,在他還沒回到故土時就被殺了,所以他無奈的半道又跑了中原。
還是唐朝建立時,李淵跟吐谷渾一起夾擊過李軌勢力,所以作為回報,大唐才放歸的慕容順。不過長久在中原待著,讓他對中原帝國總要多一份信任,可惜他老子之前已經另外立了太子,這位自然也是心懷怨氣的。
這次正好伏允被俘,慕容順好歹也還有幾分實力,乾脆的把天柱王這個堅定的反唐派幹掉了,拿著他的人頭作為投名狀,以示他對大唐的親近態度。
大唐正要找這麼一位來用呢,雙方算是一拍即合,在慕容順自立為吐谷渾可汗的基礎上,又加封他為西平郡王,所以從法理上講,吐谷渾其實就變成了唐朝的屬國。
只不過這慕容順真正能夠統帥的地盤,還是太少了點,起碼沒能覆蓋吐谷渾全境,他的命令管用的地界,也就是在大唐全都幫忙犁過一遍的這些。
好在因為天柱三部落,基本被大唐連根拔起了,所以吐谷渾城周邊這塊核心區域,都落入了慕容順手裡,他這吐谷渾可汗也算名正言順了。
他的敵人們,大都聚集在鄯善那邊,在沙漠的另一端,都是吐谷渾的老牌貴族們,都是比較堅持所謂的正統的老頑固,當然也有給他們自己爭權奪利找藉口的意思,對慕容順這個留學生顯然不太待見。
而且可以預期的,唐軍大部隊走了以後,哪怕是名義上歸順了慕容順這些區域,也穩當不到哪去,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席君買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的那場戰爭發生了。
當然大唐之所以能夠同意給他保駕護航,看中的正是這一點,接受過中原教化,心向大唐,本身有一定的實力基礎,但又必須倚仗大唐的支援,算是完美的人選了。
不過石磊對此其實不甚在意,早在這道封賞慕容順的旨意下發之前,石磊就如同上次突厥之戰時一樣,很是乾脆的搶到了回長安報捷的活,麻熘的帶上自己的護衛們,還有李靖寫的報捷文書,急不可耐的就踏上了歸程,跑的那是一點都不會比八百里急腳差到哪去。
石磊根本無心太多插手吐谷渾當地的事情,其他的將領們或許還有很多的利益訴求在那,想著利用這段時間能夠在那裡多培植一些自己的勢力,為以後他們把手伸進當地去做好鋪墊。
石磊臨時還無力再開發這樣一條新商路,人手還是太少了些,而且有了海上的兩條線路,吐谷渾這邊,甚至是絲綢之路的利益,都不太被石磊所看重和著緊了。
當然這邊的利益,早就被大唐的老牌勢力,瓜分的差不多了,石磊想插手進來很不容易,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而且石磊不是已經埋了幾顆釘子進來嗎,另外他的功績也保證了他想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