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轉述,預祝各位在西線戰區集團軍總指揮部的率領下,勇奪勝利,一舉殲滅日軍的兩個師團,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不讓一個日本軍人活著離開中國的領土,此也為陛下之決心。”
“謹遵聖諭!”
所有在場將校官們聽到最後這一番話,心中意志力也都變得更為堅決。
宋彪作為東北軍的軍事思想理論最高決策者,他在這場戰爭中的東西兩線作戰規劃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說東線是淮海戰役的翻版,那麼西線就是一戰中俄軍在德俄戰場的布魯西洛夫攻勢的翻版,兩種戰術規劃背後的指導方針都是截然不同的。
西線戰區中,從茂山到琿春的山地區域,日軍、朝鮮軍' '本文字由 塵世丶戲子 提供'
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
戰爭就是一場消耗戰,不僅要消耗彈藥物資,更要消耗人的生命,雖然在戰術部署、裝備和總兵力上具有絕對優勢,東北軍在快速消滅對手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的戰鬥傷亡,特別是在易守難攻的東線戰場。
即便如此,帝國中央陸軍東北國防革命軍還是完整的完成了總戰略規劃。
從1911年4月5日至4月10日,五天時間中,東北軍向東西兩大戰場累計投入兵力44。8萬人,徵用民兵民夫一百四十餘萬,挽乘馬45萬匹,投入了超過兩千門的火炮,總計發射炮彈32。5萬發,修建臨時鐵路52公里長,修建的臨時道路、工事超過400公里長,殲滅日軍和朝鮮軍官兵10。3萬人,俘虜2。18萬,消滅了日軍四個師團、三個預備旅團和一個炮兵旅團,重創日軍第六、第十師團。
1911年4月11日傍晚時分,東北軍前線主力已經陸續推進到泰川郡、龜城、定州、寧邊、博川,很多年後,這些地方恰好是北朝鮮的核基地密集區。
宋彪也在這時抵達博川,親自在前線觀察日軍的備戰情況。
大寧江和清川江在博川、安州之間形成了一個三角洲,以百米高左右的丘陵坡為主,此時就是日軍的防禦重點,朝鮮人稱之為安北嶺。
宋彪在大寧江北側的崗哨前觀察日軍的陣線,陳其採和馬爾託斯將軍也陪同在他的身邊。一起觀測。
朝鮮這個民族很奇怪,有時候仔細想想就只能用猥瑣兩個字來形容,不管是間島事件,還是蘇岩礁事件,從上到下都能充分流露出這種詭異的民族個性,簡直就是亞洲的波蘭。
簡單兩個字總結此民族——犯賤。
用一個字來總結,賤!
平均寬度不足百米。入海口最寬處不足三百米的河道被朝鮮稱之為江,對面的清川江也是如此,百米高稱之為嶺。在中國,這地方充其量就是個臺、堡、坡,沒有七八百米根本沒有資格稱嶺。
一個國家的領土到底要有多大才算大。多一個平方公里真的很有必要嗎?不管是政客,還是統治者,為了這根本不屬於自己的一平方公里的領土就要鬧的全國難安,鬧出戰爭,鬧到死傷幾十萬人,真的有必要嗎?
宋彪拎著馬鞭,在淡淡清涼的傍晚海風中遠視南方,心裡浮想聯翩,在和東北軍的戰爭中,日軍徹底失算。根本沒有預料到會有如此強大的攻勢,結果被他一口氣推進到博川。
日軍完全沒有想到,他會避開朝鮮半島的沿海鐵路線,從寬甸到博川這條線,圍繞大大小小的盆地。依靠四十萬的人力和馬匹建立一條補給通路,使得日本海軍的作用完全無法發揮出來。
從朔州到泰川,第一鐵道旅和遠東鐵路總公司正在緊急抽調當地的朝鮮勞力修建鐵路,在珍珠口和太平灣的大斜哨河道口子炸船填江,即便是三百噸級的日本海軍小艇也無法北上,籍此。遠東鐵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