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麗工作,現在更是年紀輕輕的就在高麗承擔起了頗為重要的責任,若是成功,未來自然是前程似錦。只要王士珍願意,他有的是機會去大學深造。侯仁杰現在招攬王士珍,可不是看上王士珍的學歷,而是欣賞這名年輕人異乎尋常的幹練。

兩人正在說話之間,電報員送進了電報,王士珍開啟電報看了一遍,然後把電文交給了侯仁杰。電報上寫了簡單的一句話,“同意資本輸出的申請。”

侯仁杰臉上沒什麼表情,眼睛卻顯得異常明亮。民朝一直是商品輸出國,輸出兵力的話,那就是要佔領土地。而這次高麗卻弄出了異常,最初的李鴻章是因為想阻止高麗動亂,才提出了與商務部搞股份制企業的說法。這所謂的股份制其實就是外交部和商務部之間在高麗發言權的合作與鬥爭。既然外交部不可能幹掉商務部,那索性就和商務部合作,在合作中進行鬥爭,在鬥爭中推進合作。

可是隸屬商務部的高麗鐵路與電報公司的年輕人卻搞出了新意,他們提出了資本輸出的想法。資本輸出這個名詞聽著很大,實際上挺簡單,就是在高麗投資搞工業,透過不斷擴大的工業企業逐步控制高麗。工業國存在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與經濟繁榮對應的。農業國連經濟危機的資格都沒有,因為農業國天天都在鬧危機。

水旱災害與橫徵暴斂是單純的農業國最常見的問題,這還不是最慘的。當農業國開始興起商業主義的時候,一個更大的悲劇就降臨了。當封建地主們還承擔起他們該承擔的社會義務的時候,他們好歹納糧。封建地主們靠大量貿易開始更快賺錢的時候,封建地主們為了自身利益開始拒絕承擔納糧的義務。一般的封建義務分為交錢與納糧,選擇了交錢的封建義務之後,地主們潛在的向國內市場提供糧食的義務就被無情拋棄。參與糧食出口之後,地主們並不缺錢。國家看著並沒有損失什麼,實際上國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

現在的高麗正在孕育著一場巨大的危機,商務部的代表侯仁杰對高麗人民的忍耐程度頗為佩服,高麗的現狀若是出現在中國,那早就是遍地烽火。一個高麗鐵路工人的薪水不到中國的五分之一,若不是薪水如此之低,高麗鐵路與電報公司怎麼可能在高麗王庭拖欠工資的時候承擔起高麗鐵路工人的薪水呢。高麗鐵路與電報公司每年的利潤足夠養活這幫工人。對那些向海外出售糧食的地主們來說,鐵路與電報正是他們出售糧食的好幫手。僅僅有這些大客戶,高麗鐵路與電報公司就不會賠錢。

對於中國的資本來說,高麗這麼低廉的勞動力與相對豐富的地下礦藏是極為有利可圖的事情。國內也曾經考慮過把高麗當作傾銷地的想法,但是一算賬就發現單純的商品輸出其實未必划算。在當地投資的利潤並不小,而且帶動當地工業發展後帶來的經濟發展又是利益。最重要的是,高麗太窮,沒什麼購買力。中國隨便動動手那就是竭澤而漁的局面,與其鬧到高麗人揭竿而起反抗中國的地步,還不如放水養魚,好歹能讓中國長期獲利。

這個報告裡面王士珍有不少的貢獻,袁慰亭在裡頭也給與了不少補充。現在報告得到了中央的認同,雖然不知道未來能否真的如大家所願,至少商務部與外交部在高麗的這幫人需要靠自己去推動整個計劃的發展。

王士珍起身對侯仁杰說道:“我就去辦事了。”

第22章 向外走(十)

“袁書記,這些資料已經篩選過一遍,那些出身不好的高麗人有特別名單。那些有與外面的盜匪內外勾結的可疑份子也有一個很大的名單。我覺得這需要透過一定時間的觀察來把他們篩出來。”王士珍把幾份厚厚的卷宗放在袁慰亭面前的時候,把區分卷宗的理由向袁慰亭一一講述。

袁慰亭稍顯有點走神,聽到“出身不好”四個字,他總是會受到點觸動。袁家的出身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