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市內的兩個軍火庫。事後,雖然這支別動隊的成員全部陣亡,但是他們的舉動,卻直接影響到了整場戰鬥的後續發展,由於軍火庫被炸,困守在敖德薩城內的德軍部隊,直接面臨著彈**物資短缺的威脅。

六月二十一日午時,蘇軍近衛第八集團軍、第六集團軍以及騎兵機械化集團軍一部逼近敖德薩市區,是日夜,在炮兵的猛烈炮擊下,蘇軍部隊從東、南、北三個方向突進市區,同滯留在城中的德軍部隊展開了面對面的巷戰。

六月二十七日,敖德薩市內的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被全部殲滅,至此,敖德薩及其接近地域的戰鬥全部結束,十餘萬德軍部隊在該地域的戰鬥中被蘇軍摧毀,蘇聯解放了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薩州全境以及摩爾達維亞州地大部。

以梅列茨科夫為主要指揮官的敖德薩戰役。徹底擊潰了德軍在南線的主要兵力,在為期月餘的戰鬥中,蘇軍部隊成功向邊境地區推進一百八十餘公里,從而為解放摩爾達維亞全境以及向羅馬尼亞腹地、巴爾幹半島挺進,創造了必備的條件。而與蘇軍相對的,在敖德薩戰役之後,東線德軍面臨的局面愈發困難,南線兵力的潰退,直接威脅到了東部戰線全域性,在中路作戰的德軍中央叢集。將不得不在未來的戰鬥中時刻提防自己地右翼防線。

對於能夠順利的取得敖德薩戰役地勝利,作為指揮官的梅列茨科夫自然是喜不自勝。不過對於這位在整場蘇德戰爭中,幾乎全部處於二線地指揮官來說。能夠有機會親自主持整個南線戰區的戰役,更是讓他感到意外的激動。當然,在感到激動與興奮的同時,梅列茨科夫不會忘記這樣的機會是誰給他的,如果沒有楚思南,如果沒有楚思南對他的絕對信任,他是不會有這樣地機會去直接指揮一線戰鬥的。

就在梅列茨科夫暗懷感激。全力佈置挺進羅馬尼亞腹地戰役的時候,楚思南在幹什麼呢?這位在蘇聯擁有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元帥,此時正面臨著一場艱難的抉擇,而這個艱難的抉擇,無疑是日新月異地軍事科技。

六月底的莫斯科,烈陽高照、赤日炎炎。

在克里姆林宮的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內。一場有軍方代表以及數百名蘇聯各方面專家參加地秘密會議,正在楚思南的主持下緊急進行著。

此次會議的召開,頗具時間上緊迫性。就在這次會議召開之前。楚思南從由吉爾尼洛娃所負責的安全委員會手中拿到了幾份情報,正是因為這幾份情報的出現,才促成了這一次會議的召開。

幾份情報中,有一份代號“v”字的絕密情報來自於德國,它是安全委員會德國情報小組遞送回來的,其中的內容,令總局情報分析處的專家們大感興趣。隨後不久,經過層層上報,吉爾尼洛娃最終拿到了這份情報,並將它遞交給了楚思南。在這份情報中,隱藏在德國的情報人員將一個似曾相識的絕密情報,展現在了楚思南的面前。

“復仇使者”!

這個名字對於楚思南來說絕不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最為出彩、對後世影響影響最大的一項軍事科技,就是這個被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的V…2火箭研發技術。毫不客氣地說,後世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之所以能夠在航空航天運載火箭以及洲際彈道導彈方面如此迅速的取得成績,都離不開德軍當初的V…2火箭技術。

同樣的,在這份幾乎是詳盡的情報中,安全委員會的諜報人員提到了一個人的名字,馮布勞恩。在楚思南的記憶中,這個出生於一九一二年的物理學家無疑是個天才,他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便領導著自己的科研班底為納粹德國研製成功了聲名赫赫的V…2火箭。其後,他前往美國,開始為美利堅合眾國的航天事業服務,在戰後直到七十年代初期的美國航天史上,這位德國人的身影無處不在。美國所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是由布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