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下達命令。還好車上只有老魏與沈桐倆人,和誰說的話一聽便知。
老魏得到命令後,左拐右拐來到郊區的一個小院子,沈桐透過昏暗的月色看到院子裡停放著一輛黑色的本田轎車。吳江凱下車後,一頭鑽進了本田車內。
讓沈桐頗為好奇的是,吳江凱居然有兩輛車,可為什麼選擇停放到郊外,這一點老魏沒有和自己提及過。另外一點,這麼晚了,去鳳嶺口檢查站做什麼呢?
鳳嶺口位於東泉縣與西昌縣的交界處,是進出東泉縣的西大門,也是通往隆南市的唯一通道,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東泉縣的煤炭資源就透過這一出口源源不斷輸向南方的各大電廠。因此,縣政府在這一隘口設定了由交通、公安、安監、交警組成的聯合執法隊,可以說,每天往出運多少煤,這個關口最為清楚。
去往鳳嶺口的路上,一輛接一輛的拉煤車呼嘯而過,從表面看,東泉縣的經濟絲毫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實質,這些車上裝著的基本上都是私挖濫採的煤炭資源。
快到鳳嶺口的時候,吳江凱說話了:“沈桐,交給你一個任務。一會你在前面路口下車,以搭車的名義攔下一輛拉煤車,你實地去了解下檢查站的真實情況。”
原來這才是吳江凱來此地的目的。接到這個艱鉅的任務,沈桐感到擔子不輕,若有絲毫閃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則有負吳江凱的重託。
吳江凱其實早有此意瞭解檢查站的情況,可奈何謝天亮與謝天恩有親戚關係,吳江凱始終存有芥蒂。而張立偉經常在電視上露面,下面的人應該對他很熟悉。思來想去,總不至於自己去實地調查,沈桐的出現正好可以突破這個關口。
第0161章 深夜突訪
距離鳳嶺口檢查站還有5公里處,車子靠路邊停了下來。沈桐準備下車時,吳江凱身體前傾探頭到前排,冷若冰霜的臉被呼嘯而過車輛的燈光不停地掃射著,眉宇之間的“川”字猶如飛刀掠過更顯得奇峻峭立。只見他喉結微微湧動,嘴唇一抿,將右手搭到沈桐的肩上,用勁捏了捏,沉默片刻後,鄭重道:“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在前面等你。”
沈桐點了點頭便下了車,剛下車一股寒風颳來,揚起路邊的煤渣打到沈桐臉上,沈桐急忙抬手擋避,於事無補,黃豆大的煤渣硬生生地迸射臉頰,疼的沈桐直咬牙關。
吳江凱的車子剛駛出了幾步又退了回來,老魏搖下車窗扔出兩包中華煙,然後一腳油門消失在彎路口,只留下長長的、飄逸的紅色尾燈光束。
鳳嶺口原先叫風嶺口,雖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卻大不相同。顧名思義,此地一年四季都颳著大風,山上的松樹都往一個方向倒。惡劣的自然氣候,很顯然不適合人類居住,據說此地在明代時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死在這裡的人不計其數。
抗日戰爭時期,鳳嶺口又成為重要的軍事要地,易守難攻的地勢一次次阻擊了日本鬼子的進攻。到最後,日本軍用飛機投擲炮彈才攻克隘口,直穿東泉縣的心臟,血洗了東泉整個縣城,據說璧山河都染成了紅色。而此地,也就成了“亂墳崗”。
新中國成立後,當時的隆南地委在此地修建了烈士陵園,緬懷死去的戰士和勇士。一位開國元勳重訪故地後大筆一揮把“風嶺口”改成了“鳳嶺口”,意為“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但民間關於此地神鬼傳說卻一直沒有間斷過,傳得十分邪乎。沈桐雖然是中**員,信仰馬列主義,崇尚無神論,但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景以及遠處飄渺的燈光,或多或少心裡有些懼怕。
等了大概十幾分鍾,終於有拉煤車過來了。沈桐急忙伸出手搖晃,但車子似乎沒有停下的意思,反而一腳油門開得更快了。一連三四輛車都是如此,讓沈桐有些絕望。
寒冷的天氣讓他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