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就是被朱元璋從中原攆走的嘛!現在朱元璋的子孫朱濟世居然要去當給蒙古人當大汗……這樣的事情,朱元璋能同意嗎?大明朝的那些言官怎麼不上諫言阻止呢?(未完待續。。)
第658章 在木蘭圍場
話說大明朝的一代英主、當今聖上朱濟世的尊號大概是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老子當中最長的。呃,是尊號,不是架出去崩了以後的諡號。朱皇帝的尊號是大明帝國皇帝,蘭芳大公,朝鮮國王,琉球國王,東南新幾內亞島的保護者,鴨脷洲子爵。
這一長串頭銜當然不是隨便加上去的。大明皇帝自然不用說,那是朱濟世的本職工作,蘭芳大公、朝鮮國王則是兼職,琉球國王和鴨脷洲子爵則更像是個名譽性的頭銜。
而東南新幾內亞的保護者則有點厚臉皮——那裡的絕大部分巴布亞人連大明帝國都沒有聽說過,而且大明也沒有能控制新幾內亞島東南部,只是在後世的莫爾茲比港和萊城附近還有新不列顛島上,修建了三個為南下澳大利亞的大明商船提供補給和淡水的小港口,還在港口附近構築了城堡,駐紮了少量的海軍陸戰隊而已。因為害怕大英帝國的反對,所以也不敢聲稱擁有新幾內亞島東南部,只加上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保護者”頭銜,想想也是夠憋屈的。
不過擁有了超長尊號和一大堆兼職的朱濟世還不大滿足,最近又看上了蒙古大汗這份很有前途的兼職。為此,還模仿滿清偽帝在木蘭圍場大會蒙古王公,還要捏著鼻子納他們的女兒為妃,還自掏腰包贊助黃教僧侶,真是動足了腦筋,下足了功夫。
眼見到了近十一月底,近衛騎兵在科爾沁、察哈爾蒙古諸部駐地附近武裝遊行了一圈之後,終於有不少蒙古王公知道厲害,陸陸續續彙集到了木蘭圍場。另外,還有不少被奕欣趕出來的漠北蒙古部落王公也帶著少量部民到了木蘭圍場附近安營紮寨,最後連世世代代守護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鄂爾多斯部的王公也抵達了木蘭圍場。
這下朱皇帝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是時候大會蒙古王公,給自己加上大汗尊號了,具體的名號則是“騰格里汗”。也就是天可汗的意思。這個名號曾經在唐初的時候被唐太宗、唐高宗、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和唐代宗所用。現在朱濟世又把它撿起來冠在自己的一長串尊號後面了。
至於大明言官的反對,朱皇帝根本沒覺察出來,眼下到底不是前明,而是反清復明而來的“新明”。大明監察院的御史的風骨和清朝言官差不多。清朝的時候沒聽說過有言官反對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的。而且朱濟世在復明之前就有蘭芳大公和鴨脷洲子爵兩個頭銜,在復明成功後又多了朝鮮國王,琉球國王,東南新幾內亞島的保護者的頭銜,現在再加一個騰格里汗也沒啥大不了的。再說了,朱濟世剛剛頒佈了科舉分科的諭旨,這才是一幫儒生官真正感興趣的事情,誰還有功夫關心蒙古?
“至高無上的陛下,外藩小臣萬般無奈地向您報告,我們的國王因為國內事務繁重。實在抽不出時間前來大明,只能有小臣代勞。對於陛下所提出的大明、日本、暹羅三國同盟,四世國王陛下表示完全贊成,而且授予我在同盟條約上簽字的全權……”
朱濟世在木蘭圍場的第一個收穫居然不是“騰格里汗”的尊號,而是一份《大明、日本、暹羅三國盟約》。在皇帝的金頂大帳之內。暹羅首相帕康公爵給朱濟世帶來了拉瑪四世國王關於結盟的正式答覆。拉瑪四世當然知道自己和暹羅的處境很不妙。英國已經控制了大半個馬來半島,又在1852年4月發動了對緬甸的戰爭,現在已經佔領了仰光和大半個下緬甸,同暹羅成了陸上相鄰的“鄰國”了。而法國在佔領了越南南部之後,又乘機向真臘滲透,兩面受敵的暹羅除了和大明結盟,依靠三國盟約來維持自己的獨立。實在是沒有太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