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十一點半奉上,羅羅要熬夜碼字,大家再投幾張月票鼓勵一下羅羅吧
“老糊塗是要我死啊!”
1848年2月末,長沙城南天心閣,新任湖廣總督,欽差大臣林則徐拈著鬍鬚望著城外規模浩大的太平軍連營,語調冰冷地說道。同在天心閣城樓上的幾個頂戴花翎的滿清大員都閉目低頭,一句話也不說。因為他們都知道,林則徐口中的老糊塗不是別人,乃是大清道光皇帝。當眾稱呼皇上為“老糊塗”,這林則徐對道光帝的怨氣可見一斑。
林則徐是率領從山東、安徽、福建等地募集到的壯勇約6000人,在一個月前進駐長沙的,會合先期進入長沙的曾國藩、魏源、江忠源所部壯勇約5000人,加上湖南巡撫陸費瑔控制的長沙守城營、衡州守城營、嶽州守城營等部3000人,還有從長沙城周遭動員出來的團練約10000人,共計23000人,負責長沙城防。身為湖廣總督,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則親自坐鎮指揮防守長沙城。
對於守長沙,林則徐是有信心的,因為他麾下的23000人中有10000人裝備了洋槍,還有24門12磅洋炮和百餘門古炮,另外還有12名法國軍事顧問負責訓練和具體指揮。最關鍵的是,長沙城是少有的堅城,城牆又高又厚,城外還有寬闊的護城河。
可是守得住長沙不等於能守住湖廣!想要守住湖廣,就必須同太平軍展開野戰,先把他們打垮,然後再據守長沙同明軍決戰。
林則徐是湖廣總督,還是負責剿滅太平天國和大明的欽差大臣,守湖廣同太平軍、明軍決戰正是他的職責。所以他在招募練勇守城的同時,還制定了一個集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之兵,會戰與長沙城下的計劃——在他看來是唯一能夠扭轉頹勢的辦法。
可是荊州將軍的旗營不聽他的,拒絕開出荊州城,還把湖北省的兩個綠營鎮標調往荊門、宜昌固守,保住荊州旗營的退路。而僧格林沁手中的旗營和城前嶺戰後殘餘的綠營兵也一樣不理睬林則徐的命令,更是直接走江西渡江北上了。至於江西的綠營兵,更把他這個湖廣總督、欽差大臣的命令當耳旁風——這些督兵之臣敢如此行事,背後要是沒有道光皇帝的指示,打死林則徐也不相信(其實除了僧格林沁是奉旨北上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得到道光帝旨意,不過是被嚇壞了。)
“大概我一死,他的大清朝就能活了吧?”
在林則徐看來,滿清的根基就是滿漢一家,可是現在滿漢失和,朝廷不再相信漢人士紳,漢人士紳也三心二意,如果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就需要有自己這樣計程車林領袖為大清效死殉節來激勵人心。或者林則徐一死,道光和朝廷上的旗人會回心轉意,開始重用漢臣吧?
另外,他林則徐還是滿清開禁鴉片的最大障礙。如果他一死,便沒有人再敢向皇帝上奏摺阻止開禁鴉片,滿清就能以此結歡英夷了——林則徐早就已經知道朱濟世在廣東實行禁菸政策,明英關係也因此趨於冷淡的訊息了。
“連朱逆都知道不能任由煙毒橫行,可他卻不管不顧,在他眼裡,這中國之民大概真的是不值一錢的一錢漢吧!”
周圍的幾個滿清官員都倒吸口涼氣,這林則徐的怨氣也太大了一些吧?不過他們細細一想,又都嘆了口氣,現在滿清朝廷眼裡哪有漢人?不僅不把普通漢人當人,漢人士大夫的日子也越發難過了。連道光27年的進士大多都在候補,如林則徐幕中的李鴻章和郭嵩燾就以一箇中書舍人候補——這過去都是拿來應付捐班的差事啊!要擱在道光25年,他們兩個二甲出身的新科進士早就進翰林院了(這事兒真不關滿漢之爭的事情,主要是湖廣、兩廣大亂,造成許多應該外放的文官沒有地方做官,還在中央的衙門裡面佔位子,所以新人就暫時補不進去了)。
這大清朝的官當的都心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