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便立即潰不成軍。接下來的巷戰,簡直就成為了大唐軍隊單方面的屠殺,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唐計程車卒,把百濟計程車卒追得向沒頭的蒼蠅般四處亂竄。

這期間,百濟試圖阻止一支部隊,掩護著扶余泰從東門突圍,但是在新羅的嚴密防禦,以及大唐軍隊的從旁策應,這一計劃終告破產。扶余泰在無奈之餘只好返回城內,躲進臨時王宮進行最後的抵抗。

黃昏時分,扶余泰的臨時王宮被攻克。扶余泰也在臨時王宮被攻破之前,在大殿之上引頸自刎。至此,百濟領土上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也被消除,百濟徹底成為大唐領土的一部分。

就在這臨時王宮的大殿之上,李世民下達了一連串的任命。首先在百濟的故地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個都督府,這五個都督府治下下轄三十七州共計二百五十縣。同時任命青州刺史劉仁軌為熊津都督,統兵鎮守全境。說起來劉仁軌此番能夠率兵出征,還是李恪向李世民推薦的。

當時李世民還覺得有些奇怪,這個劉仁軌只是一個文官,而且從未有過哪怕是從軍的經歷,更加不可能和李恪認識,自己的這個兒子怎麼會推薦此人率領大軍出征呢?後來,想到了李恪曾經擁經歷過的奇遇,一定是他掌握了天機,這才推薦了劉仁軌,所以才答應了他的這個推薦。沒想到這個劉仁軌還真的沒有令自己失望,帶兵打仗還真的有一套,高興之餘決定要重用於他。

又下令讓郎將劉仁願(與劉仁軌沒有任何關係)鎮守百濟都城泗沘城,百濟當地的酋長則出任各州刺史以及各縣的縣令。最後又下令將百濟王扶余義慈、太子扶余隆和朝中文武百官,以及百濟國內的世家、豪族、富紳一萬餘人,盡數透過戰艦運往大唐。武珍郡的所有富戶,由於幫助叛軍抵抗大唐軍隊,被李世民盡數斬首,家眷中的男丁全部充軍邊塞,女眷則全部進入樂籍。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李世民讓劉仁軌率領麾下三萬大軍留下善後,然後率領著六萬大軍星夜趕往平壤,準備發動平定高句麗的最後一戰。

高句麗境內,薛仁貴已經圍困平壤城達半月之久,但是始終不對平壤發動進攻。而李恪則率領著麾下的大軍,對高句麗境內的剩餘城池進行攻擊。這期間,李恪手下的一支部隊,由於語言不通導致“誤入”新羅境內,並且趁著夜色襲擊了新羅位於兩國邊境上的一座城池,而且還是軍事要地。

這座城池內駐紮著五千新羅最為精銳的部隊,這已經是新羅國內,除了新羅王金春秋親自率領的大軍外,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結果,李恪麾下的這支部隊,僅僅用了三個時辰的時間,便將這座城池洗劫一空,五千新羅的精銳士卒在睡夢中,便稀裡糊塗的做了冤死鬼。

新羅王在得知這一訊息以後,儘管心疼的要命,卻只好捏著鼻子忍了下來,就連李恪提出的賠償都沒有要,並且把被李恪部下搶走的財物,作為出兵幫助他們攻打高句麗的謝禮,送給了李恪。

第十七章 滅亡高句麗

第十七章滅亡高句麗

李世民麾下計程車卒們自然能夠明白他的心思,所以也不用他如何的去催促,便自然的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原本計劃要六天才能抵達平壤城外,實際上只用了四天的時間,便已經來到了平壤城南三十里的地方。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到達這裡,這其中李恪的功勞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沒。他不但在事先便把李世民行軍路線上的高句麗城池,盡數打了下來。更加在城池內準備了大量備好木柴的房間,供士卒們休息並且恢復體力。

最為令李世民想不到的是,李恪居然還發動沿途百姓,清掃出一條長度超過三百里,並且足以令數萬大軍暢通無阻的路來,甚至還準備了大量的牛車,用來運送李世民大軍中的神威大炮。這就使得李世民所率領的部隊,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