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雨襲擊下逃脫的小型船隻,還不容易衝出港口範圍,還沒有來得及喘上一口氣,等待他們的則是靖海艦狼群般的攻擊,根本就無路可逃。

對馬島是一座狹長的島嶼,南北的長度超過一百二十里,但是東西的長度通常只有十幾裡。當港口完全被大火籠罩,再也沒有船隻衝出來以後,劉仁軌再次下令船隻靠近港口,炮火向內陸延伸覆蓋,然後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行進,行進的同時炮火進行不間斷的對整個島嶼進行覆蓋式的打擊,知道整支艦隊離開對馬島為止。

艦隊離開對馬島的區域時,已經是深夜時分。整支艦隊的炮彈庫存量已經只有出發時的一半,而整座對馬島則已經陷入到大火之中,幾十裡外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對馬島的天空,被大火映照的通紅。

對馬島的北端,距離新羅的釜山城還有不到一百五十里的路程。第二天上午,大唐大艦隊剛剛向北行進了不到五十里,正在前面遊弋的巡邏艦便向劉仁軌彙報,前方五十里有超過三百艘的倭國大型戰船,正攔截在大唐艦隊航行的線路之上,並且擺開進攻陣型欲向我大唐艦隊發動進攻。

頭一天晚上的對馬島大火,就連遠在釜山的倭國艦隊,都是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已經到了夜間,釜山港的出海口附近有暗礁阻攔的話,只怕是夜間他就會下令前往支援對馬島。在沒有見識到大唐艦隊的恐怖實力之前,任何一個麾下擁有近四百艘戰船的水軍將領,都不會懼怕任何對手的。所以第二天上午,他便迫不及待的率領著所有的戰艦離開了港口,要與對方在海上進行決戰。甚至在出發前的誓師大會上,他還信誓旦旦的告訴手下士卒們,只要他們能夠將對方的戰船全部消滅在大海之中,他將重重的獎賞每一位立功計程車卒。

半個時辰之後,雙方的距離縮小到二十里。這個時候雙方都可以看到對方的艦隊,於是雙方的航速都開始降了下來,並且開始採取“之”字形走位。而大唐艦隊在艦隊完全的橫過來以後,便已經停止了前進,進而開始調整炮口的位置。

對於倭國的艦隊來說,雙方的距離還很遙遠,還有足夠的距離供他們選取更為有利的位置,當他們見到大唐的艦隊居然早早的便停了下來,等待他們的靠近之時,都不由得對大唐的艦隊產生輕慢之心。

要知道海戰並不比陸戰,戰艦的火力全部都在兩側的船舷部分,交戰雙方要在交戰之時不停地移動位置,在躲避開對方的船舷兩側的同時,儘可能的用自己的船舷去面對對方的船頭,只有這樣才能在躲避開對方攻擊的同時,用己方最大的攻擊去打擊對方。

而這些海戰知識,還是倭國的學者從大唐乃至前朝的大隋那裡學來的。想不到他們在教會了學生之後,自己卻遺忘了這些個知識。雖說對方有擁有上百艘巨大的戰船,但是倭國從上到下都充滿了對於戰勝對方的自信,叫囂聲甚至令十餘里外的大唐艦隊,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對於他們的反應,大唐計程車卒們則嗤之以鼻:真的以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的海戰嗎?很快你們就會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海戰的!

倭國的戰船已經進入到距離大唐艦隊十里的攻擊範圍之內,但是劉仁軌並沒有著急下令進攻,他要等對方的距離更近一些再下令進攻,到那時對方就算是想要逃跑,也很難逃脫得出大唐艦隊的炮火籠蓋範圍。

分成三層向大唐艦隊靠近的倭國戰船,最前面的戰船已經進入到距離大唐艦隊五里距離之內。即便是最後一層的戰船,也已經進入到十里之內。透過望遠鏡,劉仁軌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對方船上的投石車已經裝填好石料,床弩也已經安裝好箭弩,只等著進入到射程之內,便發動進攻。而他們的戰船也已經開始尋找合適的角度,準備開始向大唐戰船的死角切入。於是,終於下達了覆蓋射擊的命令。

只是一輪的齊射,倭國的戰船便已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