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軍省,陸海軍省匯總核准後再把名單交給靖國神社。
戰敗了,陸軍省和海軍省被解散了,這送名單的活就歸了厚生省。陸軍省和海軍省成了厚生省的第一復員局和第二復員局,人還是原來那幫人。哪兒又發現了死人,經他們確認以後發名單給靖國神社。
這個靖國神社就這麼回事,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問題是那個靈璽簿上記著14名甲級戰犯的名字。但那玩意一般誰都看不到,也沒有人願意去翻那個名單,總共二百幾十萬人呢。靖國神社的真正問題其實不在這個神社,而在它的資料展覽設施,一個叫做“遊就館”的地方。
老冰一直有點看不起日本的媒體,認為它們有點傻乎乎的。但這次看了遊就館以後發現不能那麼說,日本人有時候也會耍點小聰明的。
遊就館是不是特別公開宣傳軍國主義呢?老冰可以負責任地向各位說,遊就館裡沒有一張照片和一句解說詞可以簡單地讓你捏住把柄,人家玩的是一種“春秋筆法”。這麼說吧,那個展覽對知道那段歷史的人沒用,洗不了腦,反而可以看到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要是不知道那段歷史的小孩或老外,真能被它忽悠得暈乎起來。它自始至終就不說這些戰爭(僅比較大的就有戊辰戰爭、西南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中戰爭、太平洋戰爭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者就是極為“簡明扼要”,舉個例子:
有一塊展覽板的題目是:“從日俄戰爭到滿洲事變”,二十幾年的歷史就只有幾行字。為了公正,老冰在此將其全部譯出:
日俄戰爭的勝利和之後的韓國合併,雖然解決了(日本)的安全保障問題,但國際形勢並沒有停止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本著日英同盟的情誼,我國向德國宣戰,在攻佔青島和南洋諸島的同時協力向地中海派遣艦隊以及出兵西伯利亞。大戰後,沒有批准國聯條約的美國想透過華盛頓會議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引進新秩序,但是中國從辛亥革命開始的民族意識和排外感情朝向了打破既有條約。在滿洲發生的排日運動和在滿日本人的危機感成為了關東軍主導發動滿洲事變,建設滿洲國的契機。
它又是怎麼來敘述“南京事件(NANJING INCIDENT)”的呢:
昭和12年12月,攻略了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對麾下部隊散發了關於保護難民區和外國使領館的命令,承諾了“嚴肅軍紀,取締不法行為”。失敗了的中國軍隊紛紛湧到下關周圍,城裡的敗兵則脫下軍裝成為便衣隊進行搶掠。
靖國神社就是這麼個東西(3)
在說到臺兒莊時又不一樣了,你看到的只是“包圍中國大部隊”的字樣;在介紹所謂“滿洲國”時,你能看到溥儀的大幅照片,看到偽滿旗,看到大量臉上樂呵呵的不知道是誰的照片,如果不知道歷史,大概真會以為那是個“皇道樂土”了。
這就是遊就館的手法:用真實的照片,真實的文物來指東言西,偷換概念。不提戰爭的起因,不提日軍的殘虐。世間公認日軍在亞太地區製造的萬人以上的屠殺案:南京大屠殺,新加坡大屠殺,馬尼拉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和泰緬鐵道全是這樣既不是完全不提,也不是完全否認,而是不知所云地在胡扯。
日本有個名詞叫做“遊就館歷史觀”,與之相對應的是“東京審判歷史觀”。遊就館煞費苦心就是要推翻東京審判的結果,就是想說那場戰爭,特別是太平洋戰爭,不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而是強加給日本的自衛戰爭。
老冰看了以後倒也沒怎麼生氣,戰勝國國民看這些東西沒什麼生氣的,就覺得日本人其實挺可憐的:只能這樣靠意淫過日子了。但老冰不同情日本人,因為這怪不了別人,當年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候不少日本人說過的一句話怎麼這裡沒有了呢?“賭上皇國百年國運”,日本人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