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知道曹雲信一定不會和自己這樣相安無事的處下去,作為一二把手,而且趙華也不是那種只是依靠別人勢力,沒有獨特思維的官員。趙華在經濟建設方面一定會提出他的想法,而且他只要認定的,附和後世經濟發展規律的,趙華就一定會堅持下去。想法要是趙華認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意見也會堅決的反對。

就趙華的這個特性,要想和曹雲信處理好關係,是壓根不可能的事情。曹雲信會不時的感覺到趙華是在小喧賓奪主,現在趙華在災後重建工作的的表現想必已經讓曹雲信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趙華也知道,曹雲信始終會表達出他的不滿來的。既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趙華也不著急,只是默默的等待著曹雲信的下文。

曹雲信有些失望,他並沒有看到趙華的憤怒,他就是想激起趙華的憤怒,然後尋找他的弱點。但是趙華並不給他這樣的機會,既然話頭是他主動提出來的,曹雲信就必須要往下說。

曹雲信繼續的說道:“農村經濟不應該是我們政府工作的重點,我們應該把主要的經歷放在城市建設上面來。我們縣政府只要幫助農民恢復春耕,這樣農民的溫飽問題就徹底的解決,更多的資金應該投入到城市建設當中去,城市建設上去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會大幅度的提高,到那時候我們再來發展農村經濟才是我們榆林縣當下應該走的路。”

曹雲信說的很自信,趙華也知道這是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式。從效果來看,這樣的模式雖然有很實際的效果。但是從趙華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這樣。東部城市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發展,最後不斷的擴張城市的規模,使得很多的農民住宅農田被政府徵用,而得到了一筆不菲的補償。從而促進了整體經濟的發展。這是因為東部城市具有強勁的經濟發展的後勁,他們的經濟發展一定會達到一定的規模。

但是在中西部這樣的模式是不可取的,中部城市的發展後勁不足,即使城市投資規模再大,依然不能向東部那樣的發展。尤其是像榆林縣這樣的縣城,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頭大尾巴小,結果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區域間的貧富差距還不會引起什麼社會問題,但是同一地區的貧富差距卻是社會不安定因素的毒瘤。

另外對於這樣的發展趨勢對於地方來說也不是一個健康的發展模式,對於中西部地方來說,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是二條相互協同的腿,要是任何一個方面存在這偏頗,這個地方就成了經濟上面的瘸子。所以在趙華看來,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同樣的重要。

而且縣政府的經濟規劃也早就對外公佈了,很多農民都盼著政府能夠給他們建立果園和養殖場,要是這個時候拿下這些規劃的話,怎麼可能可能讓群眾能夠接受。二百萬的資金在城市建設中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但是在農村這個作用可就大了去了。

趙華說道:“曹縣長,二百萬的資金在城市的建設當中可能連修一條路的錢都不夠。但是在榆林縣農村地區,每個村都建設一個果園一個一個大型的養殖場,也用不完這二百萬,要是鄉鎮經濟在支援一點,我相信一百五十萬的資金完全的夠用了。當然對於城市建設也不能放鬆,但是城市建設不是一二百萬就能解決的事情。”

曹雲信沒想到趙華當面就反駁了他的意見,雖然內心十分的氣憤,但是並沒有表現在自己的臉上。他說道:“經濟建設就是積少成多,這二百萬可以建設一條路,那二百萬可以建設一個專案,就能使得整個城市的面貌發生了改變。”

趙華並沒有退讓,在這個問題上他也不可能退讓的,但還是表現的心平氣和的說道:“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是一個地方二個共同的支柱,這二個柱子共同的撐起了一個地區的經濟。在我們榆林縣,農村人口占據著95的比例,他是我們榆林縣經濟的基礎。所謂萬千大廈平地起,但是所有的高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