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的包鋼稀土?”齊飛問道。

“不急著賣,包鋼稀土上午收盤只有7。29元,漲幅只有一個點,還比不上大盤的漲幅。考慮到他昨天還跌停了,我覺得下午起碼還要拉昇一下。現在比起5。66元的最低價來說,漲幅大約只有三成,和大盤的漲幅基本一樣,漲得少,拿著的風險也就不大。”丁旭回答道,“至於同力水泥,我們就不能猶豫了,如果二點五十之前,掛在7。68元的賣單還不能成交,那一定要在尾盤十分鐘內清倉!”

“好。”齊飛點了點頭,然後結束通話了電話。

一旦和丁旭討論完今後的操作策略,齊飛的心中便變得篤定起來。

以前齊飛落難時,擔任清潔工,不能經常看股票行情,丁旭是他唯一可以討論股票的物件。這讓齊飛養成了一種習慣,每當對行情有什麼疑惑時,他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找丁旭討論。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即使他恢復了證券分析師的身份,也依然會第一時間想到丁旭。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也很重要:雖然丁旭只不過是一個剛炒股不久的大學生,但他的學習方法和分析方法都很有效,對大盤和個股的理解很獨特,看上去有些別出心裁,事後卻又經常被證明是正確的。

儘管齊飛是專業人士,但在一些問題的判斷上,反而比不上丁旭這個非專業人士。

有時齊飛也對這一點感到很疑惑甚至很苦惱,不過當他看到《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老書時,無意中看到一段話,於是釋然了,認為自己找到了這一問題的根源。

這段話是這麼說的:“在我看來,那些分時圖迷,走入了誤區,這就象過於專業化往往導致鑽牛角尖一樣,缺乏靈活性就會付出沉重代價。”

齊飛認為,這正是專業人士的弊端所在,因為過於專業化,所以往往對一些技術指標過於自信,導致鑽入了牛角尖。

賀德華早盤的觀點是這樣,之後很快便被市場證明是錯的。

大部分分析師平時在早盤討論分析會上的觀點也是這樣,之後往往會被市場證明是錯的,而且錯得很離譜。

或許在主力的種種陷阱中,最容易上當受騙的就是這些過於依賴技術指標的分析師們。

此刻,賀德華便是因為早盤預判錯誤,獨自一人在辦公室生著悶氣,連中飯也不肯吃。

賀德華自己也拿了一些資金炒股,不過昨天見到大盤暴跌,就轉而看空,趕緊清倉了,今天無疑是踏空了,失去了一次賺錢的好機會。

而且他們這一行業,拉攏客戶的一個重要手段,便是依靠給客戶專業建議。雖然他現在當上了副總,已經不怎麼直接給客戶提建議,但他手下的分析師還是要聽他的建議的。

而且還有幾個超大資金的大客戶,一直是賀備華捏在手裡的王牌,也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絡。他今天早上建議那幾個大客戶清倉觀望,結果現在大盤開始大漲,那幾個大客戶都有種踏空的感覺,都發簡訊或打電話來抱怨了幾句,這讓賀德華很有些難堪。

幸運的是,賀德華也留了一手,即參考陳經理的說法給了建議,沒有把話說死,其中提到今天出要注意大跌後的機會,不排除大盤會有報復性反彈。也幸虧如此,不然就真是沒臉了……

“該死的齊飛,早上把我頂到牆上去了,現在又讓我難堪了。不過,主力利用兩桶油強拉指數的動作也太明顯了,市場資金不見得會買賬,所以下午很可能還會跳水翻綠!”賀德華咬牙切齒地詛咒道,“最好一點鐘開盤,就開始大幅跳水,再來一次暴跌!”

踏空者總是盼著跳水和大跌,讓自己有重新進場的機會,但市場總是不以踏空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反而會加速傾軋這些踏空者,逼他們高價回補。

在兩桶油大漲甚至直線漲停的氣氛帶動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