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老頭倒是個實在人,自己說了出來:“寫字我是不懂格,喏。我天天蹲了門口,沒有事的辰光就看頭上格塊匾,只認得格個一劃,我就拿只鞋子,沾點水在地上畫畫白相(玩)。畫了幾十年哉,自己也覺著蠻像格,沒想著今朝派上用場。道長,我格雙鞋子勿好穿哉。你要再送我一雙哦。”眾人皆嘖嘖稱奇,但聽得他最後一句。不禁又鬨笑起來。
林南看著老頭喜笑顏開地從老道長手裡接過一大錠銀子,心裡暗想林南大商朝奇人奇事當真不少,這分明又是一個人才。
那老頭寫完之後,人群還沒有完全散開,林南便聽到有人在一邊數數數:“加兒,你看剛才那老伯寫字。可有所感?”此話說的是地道的官語,不知道是何人。
“此伯顯然是不習筆墨,那草鞋一筆卻有如神來,眾人都皆是自愧不如,想是練習了千遍萬遍之故。加兒認為讀書也當如此,古語有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應是此理。”這會兒說話是個稚嫩的聲音。
林南出於好奇,聞聲望去,只見一大一小兩人,一身長衫,一看便知是讀書人,或許是長輩帶了晚輩出門遊歷吧。
那年長的大概四十來歲,眼中有些許讚賞之色,但仍是道:“加兒所言不無道理,不過你更應看到,此老伯雖精此一宇,但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今日若是另換一字,他便束手無策。”這話說得有哲理,不過也是一句費話,那老頭就練過那一字,換了字自然是寫不好了,這瞎子都能看出。
那中年人頓了頓,雙繼續說道:“人才分為兩種,一類如像老伯,稱為專才,窮其一生專一技能,另一類則相反,通曉萬事,可稱為通才,專才者讀書求精不求多,不可不求甚解,通才則博覽群書,觀其大略,加兒若想為官,當以通才自律其身,若選人才,切不可以貌取人奪人之機會,也不可以偶然之功便任人以高位,我常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唯才用人,按才用人,天下必大治。”這人說話很有深層,林南不免多看了他兩眼,心中也在想看來林南是屬於第二種通才吧。
那少年和林南年齡相仿,十二,三歲的樣子,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不過還是在一邊應是:“多謝伯父指教,加兒記下了。”
林南聽此言論,便知這兩人應該是非常人物,想起自己正求才若渴,雖然林南手下眾多,個個都是精銳,但對於人才從來都是越多越好,所以念此林南馬上走上前搭話道:“這位先生有禮了,適才聽先生之言,實在受益匪沒,不知可否由小子做東,邀二位到酒樓一聚,也好再向先生請教?”出門在外,最派得上用場的不是銀子而是客套話。
“這位公子如此豪爽,真乃性情中人,錢某若是推辭,倒是顯得小氣了。”這姓錢的比林南還爽快,一口便答應下來。
大夥隨便找了家檔次高點的飯館吃了一餐,一頓午飯,賓主盡歡,席間錢家二人更是旁徵博引,妙語連珠,林南則由心的連聲稱讚,談論間,林南也瞭解了他們的大概情況。
錢加的伯父叫做錢減,都是河南南陽人氏,本是書香門弟,後來家道中落,小錢加從小幫人打雜幹活,卻沒有從此懈怠,仍是努力讀書練筆,錢減從小出門求學。得老師資助,解試榜上有名,但省試卻屢試不中,心灰意冷便不再參加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