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和資產都處於使用狀態。(2)有勞動能力的人,正在從事與能力相應的勞動。在以上條件之下,收入卻依然不能滿足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援助。

現在的最低生活保障包括:生活援助、教育援助、住宅援助、醫療援助、護理援助、生產援助、職業援助和祭葬援助。

那麼,最低生活援助保障究竟能提供多少援助金呢?

以2004年的標準家庭為例(丈夫33歲,妻子29歲,孩子4歲),東京都區部每月支付給接受保障援助的家庭162 170日元,地方郡部支付125 690日元。如果是老齡單身者的話,東京都區部每月支付80 820日元,地方郡部支付62 640日元,這就是最低生活費標準。

最低生活保障費,是以厚生勞動大臣指定的最低生活費標準為基點,家庭實際收入與之相比較,如果沒有達到最低生活費標準的,可以領取。領取數目為最低生活費標準減去收入的差額部分。

日本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

回到根本的話題,日本的收入差距確實在擴大嗎?

就像“一億總中流”這個詞所表示的,日本社會以前是個平等的社會,但是2006年有不少人開始意識到收入差距在擴大。

根據政府的官方說法,收入差距並不能僅憑統計資料獲得最終確認。在一定意義上,收入差距並不是大的社會問題。

確實,根據顯示經濟整體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用來描述收入整體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標,收入完全平等的情況下為0,隨著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係數逐漸增大,接近1),日本的收入差距並不像我們所意識到的那麼嚴重。根據總務省的“家計調查”顯示,甚至近年來基尼係數都處於較低的水平。

但是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基尼係數就會發現,它在總體上是處在上升的趨勢。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引起日本社會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老齡化。在日本的工資結構中,隨著年齡的增加,同一年齡層內收入水平的參差不齊成為主要的特徵。在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大家的收入差距還沒有拉開,但隨著社會閱歷的豐富,晉升和獎勵等情況的增加,收入逐漸拉開了差距。在這樣的工資結構中,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收入水平參差不齊的中老年人群日益擴大的結果,就是社會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

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收入差距,與美國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國,隨著服務業的發展,高工資從傳統制造業轉向新型服務業;以IT業為首的技術革新,帶來了社會對專業人士的需求擴大;移民的大量湧入影響了低收入人群的工資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年齡段內的收入參差不齊造成了美國社會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同時,一些事實並沒有從基尼係數的變動中得到顯現。近年的日本也同美國一樣,開始出現同一年齡段內收入差距拉開的情況。

首先來看看年輕人,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出現了因學歷不同而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比如說25~29歲的大學畢業生和中學畢業生,比較他們的基準工資就會發現,1999年大學畢業生的基準工資是中學畢業生的1�03倍,2005年則達到了1�08倍。

在40多歲的中高年齡層中,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大學畢業男性的基準工資排行榜,排在前面最高的10%的工資相較於排在後面最低的10%的比率在逐漸上升,可見收入差距在擴大。

由此可見,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同一年齡層內收入水平的參差不齊勢必造成社會收入差距的擴大。

在收入差距擴大的過程中,大量的“窮忙族”也順勢增加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