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積如山。
其管理之細緻,是歷朝歷代所未有。這些管理細則,有許多我朝可直接借鑑,臣便不多作贅述了。
臣今日著重於一點,便是宋代的茶馬貿易。秦王,其實無論是唐代還是明代,因不缺牧馬地,官方大量設定官監牧場,但此舉在臣看來,雖然保證的朝廷戰馬的供給,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損耗。設定如此憑大的牧場,頗在些得不嘗失。”
聽到這,秦牧精神為之一振,因為杜風的觀點頗為新奇,秦牧感覺他的意思,就象是反對把全部心思花在國有企業上,而忽視私營企業一樣。
“臣以為,官監牧場雖然不可廢置,但也不宜過於龐大,一但過於龐大,難免會有許多管理不到之處,使國用虛耗其中。
是以臣以為官監牧場只要能保證我朝三成的馬匹供需即可,其餘的可以借鑑宋代的辦法,透過茶馬貿易來獲得。
秦王,宋代的茶馬貿易,不但是宋代主要的戰馬來源渠道,而且還同時促進了邊貿的發展。
有此良策在,我朝實在無須由官監牧場來承擔所有戰馬的馴養,只要保障一部分,使本朝不受外族制約即可。餘者透過邊貿獲取,一舉兩得,即省力又能促進邊貿,何樂而不為?”
說實話,秦牧真心要為杜風鼓掌了,他的觀點和策略,大合秦牧心意,按照秦牧之前對漠蒙古分劃草場的構想,一但成功實施,則大秦根本不用擔心無馬可用。
也就是說,無須去大規模設定官監牧場,造成不必要的虛耗。
關鍵是杜風的思想,不是那種自給自足的保守思想,這一點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就象經營一個公司,保證核心的東西就行了,其他外圍的、利潤少的部份,大可交給別的公司來做。這樣可以減少成本支出。
這個概念出自杜風之口,秦牧如何不想為他擊掌叫好呢?太僕寺有這樣一位官員主持,戰馬供給方面,秦牧感覺自己可以放心了。
************************************
PS:求訂閱,求推薦,手上還有月票的兄弟,也別忘了投下來支援一下。
(未完待續……)
第649章 以邊養邊(求推薦票)
******
按太僕寺卿杜風的建言,大秦也要設定官監牧場養馬,但這主要是作為一種戰略儲備。
平日所須的牛馬,主要是借鑑宋代的政策,依靠商品貿易從遊牧民族手上獲得。這樣一來,朝廷無須去設立眾多大牧場,費盡心力。
同時還能促進邊境貿易,增加商稅收入,增加各個遊牧民族對大秦的依存度和信任度。
杜風滿臉春風,侃侃而談道:“邊境貿易的繁榮,不光是增加朝廷的商稅那麼簡單。臣細閱宋代的資料,發現從宋初開始,宋太祖就透過制定一些優惠的政策,大力鼓勵商人到邊境去貿易,除了希望藉此獲得宋朝緊缺的戰馬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杜卿請說。”
“秦王,為了保證邊境的安寧,歷朝歷代都免不了在邊境大量駐軍。而這些邊境離產糧區通常比較遙遠。朝廷在邊軍補給上,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
明代由此施行了開中法,由商人運送糧草到邊境,以供軍需。朝廷再給商人開出鹽引,允許其在一定範圍內販賣食鹽。
宋代也有開中法,但除此之外,宋代鼓勵邊貿,也是為了解決邊軍的供給問題。從宋太祖開始,就在邊境上設立了大量的榷場;而且對這些榷場作了相對詳細的規定,用來調控邊貿。
邊貿課稅所得,大多就地用於邊軍的供需,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從內地運送補給的數量。王安石出相之時,為了開拓西北,在邊貿方面,更是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