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向並肩王楊林獻計,欲在三門峽一帶設伏,水淹楊玄感的十萬大軍。楊林聽後大悅,立刻著手準備實施計劃。

首先,並肩王楊林將把守潼津口的宇文成都、魏成、令狐傑三人撤回,然後命令他們,各自帶領三千人馬,前往三門峽的三道峽谷,在其下游攔截河水待命。又命令秦瓊帶領本部一萬人馬,回上陽城一帶設伏。自己則率領人馬,大張旗鼓,浩浩蕩蕩,準備撤離崤函谷潼津口,做出回師保衛洛陽城的姿態,等著楊玄感率領大隊人馬來追。

並肩王楊林如此調動人馬,自然逃不過楊玄感的眼睛,並且很快得到稟報。楊玄感召集眾將士,說道,“並肩王楊林此番被我們殺得大敗,看來已經沒有了和我們爭勝的銳氣,害怕我們離開崤函谷,大軍直逼洛陽。本將軍正要兵分兩路,直取上陽城和東都洛陽,他倒是識趣,先揮師救援,那我部乾脆從後面追殺,直逼洛陽城下。”

“且慢,\",這時李密上前勸阻道,“楚公萬萬不可輕敵啊,你想那楊林,一生縱橫沙場,經驗豐富,用兵如神,此番故意示弱敗退,極有可能是誘敵深入之計,我們若輕敵冒進,必定會正中他的下懷,不如我們先返回南陽關,稍作休整,一鼓作氣,拿下上陽城,洛陽門戶大開,我們將洛陽圍困,用不了多久,孤城洛陽必破,就算洛陽一時難以拿下,我們圍點打援,也不失為上上之選。”

楊玄感卻大為不悅,說道,“先生此言差矣,此時的楊林,慘敗之後,銳氣頓失,揮師自救,哪會有什麼埋伏?再者說了,他楊林手下不過區區那點人馬,即便設下埋伏,我們也是早有防範,他那點人馬,如何抵擋住我十萬大軍的衝殺?兵法雲:兵貴神速,我這次就是要乘勝出擊,劍指洛陽城下。“

李密欲要再次苦勸,楊玄感卻充耳不聞,下令三軍,即刻集合人馬,讓弟弟楊積善為左翼主帥,大將李子雄為右翼主帥,自己統帥中軍,兵分三路,合圍追殺並肩王楊林。

楊玄感大隊人馬,撤出崤函谷,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就向三門峽一帶追殺過來。大軍一路疾行,追出了四五十里,前方探馬來報,前面不足二十里,發現並肩王楊林的大隊人馬。楊玄感大喜,傳令左右兩翼主帥楊積善和李子雄,迅速兩翼包抄出擊,不得有誤,自己中路大軍,則從後面圍堵。

並肩王楊林率領人馬一路前行,一直在關注著楊玄感大隊人馬的動向,眼看距離三門峽的伏擊地點還有一百多里路了,終於等到訊息,楊玄感三路大軍,採取兩路包抄,中路堵截之勢,正從後面包抄而來。

楊林命令大軍故意放慢腳步,等到對方追上來之時,再向自己稟報,探馬藍旗領命而去。過了一個時辰,探馬來報,“王爺,楊玄感大軍已經追趕上來,距離我們後方人馬,已經不足已經不足二十里啦。”楊林命令,“再探。”

一個時辰過後,探馬來報,“對方人馬距離我們不足十里了,”楊林命令,“再探。”這時手下眾將開始緊張起來,向楊林請示道,“王爺,楊玄感人馬已經包抄上來,準備迎敵吧,否則我們將陷入包圍啊。”楊林一語不發,面色凝重。

又過一個時辰,探馬慌張的快馬來報,“王爺,對方人馬,兩翼已經形成合圍之勢,正向我們包抄而來,請王爺定奪。”

並肩王楊林此時才大聲說道,“來的好,傳令下去,三軍將士,火速進入三門峽,全速前進。”

楊玄感率領人馬,眼看就要追上並肩王的人馬,兩翼也幾乎包抄合圍成功,忽然探馬來報,楊林人馬忽然加快速度,往三門峽逃去。“楊玄感令旗一揮,大聲喝令三軍將士,”全速前進,三面包圍,活捉並肩王。“

李密一聽,上前提醒道,”楚公,小心有詐啊!”

楊玄感此時此刻,哪裡還聽得進去,率領人馬全速前進,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