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歷代戰爭中,都有人推辭不前,自己當學生時不以為然,覺得很不像話,並且還專門有一句話來嘲笑他們——撤退轉進其疾如風,包抄迂迴其徐如林,危害百姓侵掠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現在自能理解,並且感同身受。
這一切本質根本不是他們,要使部隊敢打敢拼,不惜拼光部隊,就在於上級必須堅決給予補充。
只要上級不克扣,加以得力補充,說的冷酷點——那個將軍不願意拿手下士兵的生命來換取功勳升官呢?
但如果上級剋扣,補充不得力,甚至見著打殘了打光了,就趁機取消番號,這種情況,誰還敢戰?
作為軍隊的主官,什麼都好說,這點上犯錯誤,只會漸漸使整個軍隊都人人自保,作戰不利,從而輸掉軍運國運。
葉青向下俯瞰,心裡漸漸明亮。
再看了會,心裡想著:“這戰勝利,我就可下威懾鄉人,上威懾縣令,只要不觸發大利益,就可橫行鄉里了。”
“叔父全家投靠,這是肯定,我又有這二十人當士官,每人領一火,就可擴兵到二百,張飛是本縣不大不小的土豪,能得他全力支援,或可又多一百,關羽是逃犯,但在遊俠中很有聲望,帶十幾人投靠不成問題。”
“回到鄉里,買糧擴兵之事就要提到日程了,想必這時就算沒有發下繳文,也快了,三百兵正合適我現在地位,多了引人猜忌,少了受人輕視。”
“而曹操這種家世,舉家兵三千,還是無事,這裡差距就這樣大了。’
想到這裡,慨然長嘆,就在這時,關羽和張飛前來,張飛就問著:“劉兄是堂堂大丈夫,一夜之間克賊百許,又何故長嘆?”
葉青聽了這話有點耳熟,一想,這不就正是三國演義裡的話,當下說著:“克賊百許何足道,今亂民四起倡亂,集眾百萬,我本漢室宗親,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
張飛本有這意思,聽了大喜,就說著:“我在縣裡,不敢說頗有資財,也算的是大戶,兄要是有意,我當以家資與兄,聽從劉兄之令,同舉大事,如何。”
這時關羽也說著:“我本河東解良人,因殺人逃難,五六年,也能集些人手,要是兩位不棄,願來應募。”
葉青心裡就是大喜,這語氣和三國演義己經稍有區別了
在這裡有個葉青一直研究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蜀中無大將,缺少能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
並非沒有良將,世人也不敢深思這個問題。
但葉青卻深刻明白,這是起家時形成的格局,對張飛關羽的忠誠,不必懷疑,但世界上不是單純忠誠就可以。
劉備起家時,財富依靠張飛,武力依靠關羽,就是主弱臣強之局。
哪怕張關二人忠心耿耿,但還是一樣,因此軍權大部分都掌握在張關手中。
別的將領,哪怕是世人稱讚的趙雲,為劉備掌管騎兵,但騎兵只有多少人,怕是隻有二百!
實際上只是劉備的親兵禁衛隊長,雖追隨劉備三十年,但名分不高,只官至偏將軍,只有在關張死後才出頭,但時年已過,功業未建。
別的將領也是一樣,就算張關二人不是有意,實際上也堵塞了劉備的人才之路。
而政治方面也一樣,三顧茅廬固是歷史佳話,但這種實際上也使政官之路,由諸葛亮佔去,政治人才難以出頭了。
人道之爭,在於聚眾聚才,人才不能提拔,哪還有多少氣數可言?
劉備在時,或還有五虎將,死了,就凋零無人了,而諸葛亮之後,又有幾個是治政名臣呢?
這一切都是主弱臣強,不得已形成。
現在葉青自有兵將,關羽和張飛的作用就沒有這樣重要,這就開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