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來,他們一文一武,又都是帶過兵的人,肯定會對軍校有著更多的想法!”

“奴婢遵旨!”谷大用聽後再次答應一聲,轉身就去讓人通知張永三人,說起來正德提到的仇鉞與楊一清,他們與張永也算是頗有緣分,當初安化王叛亂,正德派楊一清和張永帶兵去圍剿,結果大軍還沒到甘肅,叛亂就已經被假意投降,後來反戈一擊的仇鉞帶兵平定了。

後來劉謹又被張永和楊一清趁機扳倒,結果這三人全都得到重賞,其中張永現在掌管著內廷的司禮監與御馬監,可謂是文武大權一手抓,不過幸好他不像劉謹那麼霸道,與外廷的大臣相處的也十分融洽,所以現在倒也相安無事。至於楊一清則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仇鉞本來被封為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官,封咸寧伯,後來再次被封為咸寧候,現在被調到京營擔任提督,掌管著三千營的騎兵。

谷大用辦事的速度很快,本來就在宮中的張永第一個到達,緊接著是年過六十的張一清,最後才是在城外練兵的仇鉞。仇鉞今年四十多歲,是個身材高瘦的中年人,五官十分端正,頜著留著三縷長鬚,看上去十分的斯文。不過仇鉞在接到通知時可能正在練兵,所以根本來不及換衣服就來到皇宮,現在身上還穿著一身的鎧甲,使得他身上多了幾分武將的彪悍之氣。

說起這個仇鉞,他的經歷也頗有傳奇色彩,仇鉞本來並不姓仇,他本來是寧夏總督府中的一名普通傭兵,後來得到了總兵府指揮僉事仇理的賞識,將他帶在身邊學習兵法,因為仇理沒有兒子,於是就將他認為義子,並改名為仇鉞,後來仇理身死,仇鉞就繼承了仇理的指揮僉事之職,後來更是在平安安化王的叛亂中立下大功,一舉成為大明武將之中的新貴,現在深受正德的賞識。

看到張永三人全都到齊之後,正德立刻也沒有讓他們行禮,而是立刻招手讓他們上前,將周重的奏摺交給他們觀看。張永三人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四海總督府遷移治所的事情肯定不用他們插手,那麼陛下今天召集他們來的原因肯定就是為了軍校的事了。

“好了,估計你們都已經明白朕今天召集你們來這裡的原因了,周重打算在松江那裡建造一所海軍軍校,專門為海軍培養未來的將領,並且由朕擔任軍校的校長一職,日後軍校中出來的將領都是朕的門生,這樣一來即可以保持將領們的忠誠度,也便於朕對軍校的掌控,對於這個建議,朕覺得很好,而且朕想在京城也建立一所陸軍軍校,畢竟相比之下,我大明最大的威脅還是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所以陸軍將領才是重中之重,不知各位愛卿有何意見?”正德笑呵呵的開口道。

不過聽到正德的問話,張永和楊一清卻都是彼此對視一眼,然後低下頭沒敢說話,因為他們早已經從內閣那裡知道了軍校的事,而且也明白軍校建立之後對文官們的影響,不過現在看正德興致勃勃的樣子,肯定已經打定主意要建立軍校,這對於文官們來可不是一件好事,同時也讓張永和楊一清左右為難,若是不同意軍校的建立,那肯定會得罪皇帝,若是同意的話,那就可能與天下的讀書人為敵,這兩方可都不是他們能得罪的。

相比之下,仇鉞在政治上的見識就顯得十分淺薄了,而且他平時只是在三千營中練兵,根本不清楚朝堂上的事,現在看到周重提出的軍校,雖然他並沒有那麼長遠的目光,看不到軍校對整個大明局勢的影響,不過身為一個武將的直覺告訴他,這肯定是一件好事。

也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