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徐州之戰(五)

一般來說,敢在民國時期混行伍的人跟王振宇所來自的後世軍人是不同的。王振宇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和平的時代,當兵是因為足夠的政治待遇,比如退伍轉業之後包分配什麼的。所以在當時的中國,大家是削減了腦袋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軍隊中,這點對於農村子弟尤其關鍵。由於嚴格的戶口管榔度,農民非常不幸的被束縛在土地上靠天吃飯,而要改變這個身份的辦法在改革開放以前只有二個,一個是讀書,第二個是當兵。

當兵吃香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一個頂點,之後就隨著軍隊的改革走下坡路了。等著士兵無法被提拔軍官,軍官必須是軍校生,士兵不再包分配的制度明確下來後,軍人吃香的歷史才告結束。不過這並不代表軍隊不吃香了,相反,這樣的改革更像是一場集權制改革,把原本屬於全體軍人的榮譽和特權向著軍隊高層乃至更高層集中而已。

王振宇的青年軍目前就處在第一個階段,士兵但可以透過在戰鬥和日常工作中的表現獲得入讀軍校的資格,還可以在退伍後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那怕你是殘疾。鄉村警察,安保部隊,警察局,廠礦工人都會優先考慮軍人。而軍官就更加不用發愁了,目前軍官都是稀缺的存在,而且一旦真的要轉業,各級政府的聘用制公務員和各級廠礦的管理員都會優先僱傭這些軍官。這就使得軍人們充滿了鬥志和幹勁,而王振宇從來就不指望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理論去感召誰,因為他相信西方的人性自私理論,他覺得要想讓社會健康運轉,僅僅靠道德和精神是不夠的,還需要制度。吸取了後世教訓的他第一點就是在這個制度上實現突破,政府和企業都不搞鐵飯碗,軍人的二次就業也全面放寬,自主擇業。

但是這一點放在中國那絕對是超前了,實際上即使是在21世紀的美帝國主義,他們的軍人二次就業都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只不過他們的軍人由於在職業技能上的培訓到位,所以並沒有變成廢物兵和腦殘兵而已。

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也就是青年軍一家有這麼多相關政策和崗位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在其他的軍隊中,這個問題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以至於還衍生出了許多其他的新問題。

比如說張宗昌的軍隊,其本質上就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軍隊,沒有什麼保家衛國的政治思想做指導,也沒有嚴肅自律的軍隊紀律做保證。能夠把這麼幾十萬人聚集到一起的政治指導思想是搶錢搶糧搶地盤,而維繫這支軍隊戰鬥力的唯一保證就是肆無忌憚的搶劫縱慾。可以說,這樣的一支軍隊和明末的滿洲八旗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一個武裝搶劫集團,天地間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可以隨意奪取和破壞的。所以對於張宗昌和他手下的軍人們來說,當兵打仗的本質和做土匪是一樣的,升官發財玩女人,這也是土匪流氓集團存續的唯一理由和精神動力。你可以鄙視他們的行徑,卻無法輕視他們時不時迸發出來的驚人威力。

吳佩孚放在這個時代那絕對是名將一般的存在,他手下的直系軍隊也是英勇善戰而且紀律嚴明,絕對配得上老百姓送的“仁義之師,威武之師”的美譽。可你再牛,碰到張宗昌手下這幫子土匪流氓混蛋兵那也只有吃虧的份。

歷史上,即使是號稱戰無不勝的北伐軍到了山東的地面上也是吃了大虧的,最後好不容易靠著白崇禧這個小諸葛來扭轉戰局了,還讓張宗昌這個不要祖宗的東西藉著日本人的手狠狠的算計了一把。

那麼青年軍是否能夠對付張宗昌手下這近三十萬如狼似虎的直魯聯軍呢?說真話,此刻抱著老四王敬武(沈荃被視為老大,並賜名王沈荃)的王振宇也是心中無底的很,孩子們都在爭先恐後的看著那隻明顯受了驚嚇躲在一邊的東北虎,而王振宇的目光卻自覺不自覺的投向了暮氣沉沉的北方。

“轟,轟,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