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四分五裂,大部分遷徙到了西方,也有一部分遷徙到了北方,也就是現在西伯利亞那個方向,也有一支比較的的族人,遷徙到了高麗,帶領這些族人的就是遼國的一個皇族,耶律乞努。

耶律乞努出生的時候遼國已經滅國,但是族人一直在和金國抗爭,一直有個叫耶律廝不的貴族建立了短暫的後遼,耶律乞努成為後遼的丞相。耶律乞努的哥哥耶律留哥,當時投靠了蒙古,帶領契丹部眾,做了一個藩王。其實蒙古已經崛起,金國式微,耶律乞努決定趁機在亂世中復國,於是和耶律留哥商定,在蒙古和金國之間,佔據領土。可是耶律乞努雖然是一代梟雄,還是在政治上犯了巨大的失誤,他把目光都放在了金國人的身上,將金國的軍隊一次次擊敗,就在距離成功不遠的時候,發現本來和自己是盟軍的蒙古軍隊已經把他包圍。

意識到這個嚴酷環境的耶律乞努,馬上就聯絡到自己的耶律留哥,就是在蒙古帳下做藩王的哥哥。於是耶律留哥立即分兵五萬,支援耶律乞努。

但是耶律乞努已經被蒙古不世出的猛將木華黎團團圍住,軍隊被木華黎漸漸剿滅,耶律乞努退守到最後,無法突圍,地點就在如今的虎符鎮。當時耶律乞努只剩下最後三千親兵,面對的卻是木華黎的六萬蒙古鐵騎。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哥哥耶律留哥的身上,一旦耶律留哥的軍隊到達,木華黎會腹背受敵,不攻自破。

事情朝著耶律乞努的方向在發展,他和木華黎同為當時的名將,在戰場上風雲轉瞬突變的時代,名將之間的較量就是短暫瞬間的機遇。

木華黎意識到了耶律留哥軍隊的動向,但是在耶律乞努的牽制下,也無法脫逃,只能全力猛攻耶律乞努。但是耶律乞努突然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難題,他本可以在哥哥的軍隊幫助下,內外夾攻木華黎,但是耶律留哥突然逝世。外圍的援軍群龍無首。

哥哥耶律留哥死前留給耶律乞努虎符,但是隻有一半,另外一半在耶律留哥手下一個將領的手上。那個將領打算把半個虎符交給耶律乞努。讓耶律乞努親自率領所有軍隊,擊破木華黎。

可惜的是,耶律乞努臨到兵敗,都沒有拿到另外一半虎符。

耶律乞努,後遼復國的最後一個希望,大勢已去,終於在大軍圍困之下,揮刀自盡。臨死前,對著虎符發下毒誓,就算是生生世世永不超生,也要等到另一半虎符到來!!!

親兵死傷過半,只剩下兩千人,幾乎都跟隨耶律乞努自殺殉國。但是最後二十人收拾好耶律乞努的屍體之後,木華黎已經把他們全部控制。

最後二十個士兵,成為木華黎的俘虜之後,懇求他們將將軍和同族士兵埋葬,然後再自殺在墳冢內。木華黎卻不計較這個戰場的對手,相反對耶律乞努表達了惺惺相惜的尊重。不僅答應最後二十個士兵的請求,還派遣士兵,替耶律乞努修建了一個符合身份的墳冢,並把耶律乞努的生平用壁畫畫在了墳冢的外層墓室。就在墳冢修建完畢,二十個士兵準備赴死的時候,木華黎告訴他們,既然是耶律乞努的帳下,他死後,就需要守陵人。

於是二十個士兵聽從了木華黎的安排,世世代代在耶律乞努的墳墓旁守陵。漸漸演變成了這個村子。

如果事情就這麼簡單,那就罷了。

麻煩仍舊出在另外一半虎符的身上。耶律乞努死前立下的重誓,木華黎是知道的。於是木華黎下令尋找另外一個虎符的下落,但是當初拿著虎符的將領也在戰場上死掉,卻不是戰死,而是被某種邪術害死。

至於是什麼人害死了那個拿著虎符的將領,木華黎也查不出下落。但是木華黎向耶律乞努的守陵人表示,絕不是自己出手阻止另外一個虎符送到耶律乞努的手上,守陵人也明白,作為木華黎這麼有身份,並且驕傲的人,完全沒必要在自己大獲全勝、對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