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勝負已一目瞭然,天亮後我們將分兵兩路,我率兩萬人奪取閿鄉縣城,防禦潼關的援軍支援,秦將軍率一萬軍奪取弘農縣城,以破滅李孝恭撤回弘農縣防禦的希望。”
楊元慶剛說到這裡,秦瓊便躬身道:“總管,天亮再出發,末將怕來不及,請總管准許末將現在就率軍出發。”
楊元慶想了想便同意了,將第三軍的令箭給他,又叮囑他道:“弘農縣只有一千守軍,不足為慮,但你一定要當心路上被人伏擊,敵軍沒有在碼頭攔截我們,我懷疑他們會在半路設伏,你務必小心。”
“末將一定會小心!”
秦瓊行一禮,便匆匆離開營帳點兵去了,秦瓊剛走沒有多久,一名親兵進來,神情古怪地對楊元慶道:“稟報總管,閿鄉縣守將黃君漢派人前來求見,說黃君漢已決定投降總管。”
大帳內的將領們都愣住了,難怪碼頭上沒有人守衛,原是是敵軍守軍要投降,楊元慶和楊師道交換了一個眼色,兩人皆會意地笑了起來。
。。。。。。。。
天漸漸亮了,楊元慶率兩萬大軍抵達了閿鄉縣,這是一座並不大的縣城,城池也不險峻,四周山勢環繞,西面二十餘里外便是潼關,閿鄉縣就扼在前往潼關的必經之路上,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此時在縣城前的曠野裡,三千餘唐軍已放下了兵器,列隊等候著隋軍來受降,為首大將便是黃君漢,他手下一共有八千餘士兵,其中一部分家在關中的將領不願投降,黃君漢也不勉強,將他們以及近五千名不願投降的關中士兵一併放回了潼關,他則率領一直跟隨他的三千餘河東士兵向北隋軍投降。
黃君漢也知道他回長安後,李淵會因為歉疚而給予他厚待,但他寧可投降楊元慶也絕不接受這種莫大的恥辱,一個只知道包庇兒子而不懂憐惜大將的人,不值得他效忠,他眼睛裡充滿了絕然的剛烈。
儘管他的妻兒都在長安,但他相信楊元慶會替他解決,楊元慶連普通士卒的家眷都肯用被俘大臣換回,何況是自己的妻兒,楊元慶對士卒的關心和李淵的自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點黃君漢體會得更深。
這時楊元慶率領大軍浩浩蕩蕩而至,楊元慶催馬上前,微微笑道:“黃將軍棄暗投明,令人欽佩!”
黃君漢上前幾步,單膝跪下,兩手抱拳高高舉起,大聲道:“末將黃君漢幡然醒悟,願向楚王殿下效忠!”
第三十章 飲恨弘農
李孝恭的軍隊在陝縣西南約二十里的桃林鎮被兩支隋軍追上,唐軍被迫應戰,而寡不敵眾而大敗,被殲滅五千餘人,李孝恭率領餘部繼續向南撤離,而此時弘農縣城已被秦瓊率一萬軍佔領,李孝恭無奈,只得繞過弘農縣,率軍向弘農郡縱深撤退,同時,他又緊急派人向潼關的李元吉求救。
潼關,趙慈景一路小跑,焦急萬分地向城頭奔去,李元吉站在城頭,凝望著遠處的雄峻起伏的山川以及二十餘里外隱約可見的閿鄉縣,再遠處,黃河儼如一條玉帶,從北方流淌而來,就在這裡折彎向東而去,一條蜿蜒綿長的小路從遠處伸展而來,一直延伸到潼關,這裡是進入關中的唯一陸路關隘。
“殿下!”
趙慈景氣喘吁吁跑來,急聲道:“李郡王緊急求援,為何不去救援他們?”
李元吉轉過頭看了趙慈景一眼,眼睛裡充滿了嘲諷之意“趙長史認為我會去救他嗎?”
趙慈景呆了一下,他一下子想起黃君漢事件,心中頓時又氣又急道:“殿下,那件事只是私事,而現在是事關社稷的國事,你不能因為一已之私就毀了數萬唐軍的性命。”
“閉嘴!”
李元吉惱羞成怒,怒斥他道:“我是潼關主帥,保衛潼關才是我的本職,現在楊元慶兵屯閿鄉縣,李孝恭的求救人居然沒有被攔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