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社會人人所要培養的一種基本激ngshén。能“公”才能“私”;能私才能互信不疑;這是塞堵亂源的根本道理。
杜睿知道;當一個王朝承平已久之後;這眾公而忘私的激ngshén;很容易被人漸漸淡忘;緊接著就會發生一些;諸如火箭幹部、裙帶提拔事件;更會有人打著“舉賢不避親”的旗號搞“小圈子”提拔;你用我的人;我用你的人;互相照顧;皆大歡喜;有些“火箭式幹部”一查就與某些領導官員沾親帶故;難免讓佳話失色;美談蒙塵。
在杜睿看來;“舉賢不避親”能不能成立;關鍵就在孔子的那個“公”字;公與不公;高下立判。
包拯為人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
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麼;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
這一著名的家訓;體現了包拯不謀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這種情操;並不是包拯故意做出來;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動準則。
()
早在廬州家鄉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里都很高興;認為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面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這樣;包青天的名聲大震;包拯死後;其威名傳播四方。
還有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墨家學派的首領叫腹杗;定居在秦國;他兒子犯了殺人罪;被抓了起來。
國君秦惠王對腹杗誰:“先生年紀大了;又沒有其他兒子。我已經下命令赦免了你的兒子;先生可得在這件事上聽從寡人啊”
腹杗回答道:“墨家的法規說:‘殺人者償命;傷人者判刑。’這樣才能禁住殺人傷人。禁止殺人是天下大事;陛下雖然開恩;不殺我兒子;我卻不能不遵奉墨家的法規。”
由於腹杗不願意接受秦惠王的恩赦他的兒子被處死了。後來有人稱讚說:“每個人都疼愛自己的兒子;而腹杗能不顧私情按法律辦事將兒子殺掉;真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
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杜睿不是不愛惜自己的子女;更不是當真大公無私的聖人;他讓杜學徵無兄弟從軍出征;身涉險地;難道他的心裡就當真願意。
杜睿只是不想自己嘴上要求別人“大公無私;因公忘私”;自己卻做另一套;到時候他還怎麼要求別人;要是人人都以權謀私;這個天下豈不是要亂了。
杜學徵等人萌蔭入仕;他們既然享受到了權利帶給他們的好處;自然要付出義務;這是公理。
安康公主哭的似乎比任何人都傷心;讓人覺得肝腸寸斷;杜睿知道;她是在為自己擔心;也在為杜學徵無兄弟擔心;汝南公主倒挺堅強;時不時安慰幾句自己的妹妹。
對眾多妻妾;杜睿的歉意很重;因為忙的事太多;他在出徵前都沒好好陪過她們。
此刻;杜睿只能一個勁兒地抱歉;說征戰回來了;一定會抽出時間;好好陪陪她們;並要求她們在出徵當日不要來為她送行;以免得傷心。但一眾嬌妻美妾還是來了;還垂淚痛哭;讓杜睿心裡的歉意更重了。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杜睿知道他無法割斷對這些女人的柔情;他只能強忍著不看她們。
鑼鼓的喧譁中;李賢下了城樓;步行著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杜睿連忙率領眾將領整齊地列隊迎接皇帝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