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壹圓”字樣,輔幣按幣值大小,正面圖案依次為火車、飛機、汽車和潛水艇。整體設計雖然不甚精美,風格略顯粗獷,但其構思新穎,帶有濃厚的現代氣息,也是非常不錯的設計方案。
“我明白了,”梁啟超感嘆道,“你楊瀚之這‘高科技軍閥’的名號,果然不是白叫的。”
“能夠救中國的三位先生,有一位‘賽先生’能印在這錢上,也算給錢這種俗物沾上了些高雅的氣息。”楊朔銘笑著說道。
“還是由我來提這個方案吧,估計沒有什麼意外,能夠透過。”此時梁啟超已經被楊朔銘說服了,“讓民眾時時想起,今日之勝利及和平發展局面,和這科學技術的力量是分不開的。”
1922年1月29日,中國國會透過了幣制改革法案,確定以武漢造幣廠的“工業科技”圖案為中國新銀幣的主體圖案,因該種銀幣正面為輪船圖案,老百姓一般稱之為“船洋”。
1922年2月12日,日本,東京,首相官邸。
“支那國會已經透過了新貨幣的發行方案。”西原龜三將一份報告交給了日本首相原敬,“這個方案是米國人幫助制定的,因而其主要內容都可以說是參照米國的貨幣制度來的。”
“也就是說,米國正在加強對支那的金融控制。”原敬長嘆了一聲,“而我們現在已經對此無能為力了。”
西原龜三忘著這位憔悴不堪彷彿老了十年的“平民政治家”,也禁不住在心裡嘆息起來。
“這些暫時還說明不了米國在採取什麼樣的政策,但顯而易見的是,整頓貨幣制度後的支那,經濟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而這對日本來說,是相當不利的。”西原龜三說道,“當支那的經濟足以支撐起一支強大的軍隊的時候,日本的災難便會降臨。”
“一失足成千古恨,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丟掉了太多的東西,”原敬握了握拳頭,說道,“現在還是想辦法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其實,我倒是覺得,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的收穫,要大於失去的東西。”西原龜三說道。
原敬看了看西原龜三,臉上現出了一絲苦澀的笑容。
“日本從露西亞手中得到了難以想象的遼闊土地,那片土地是真正的資源寶庫,如果能善加開發利用,所得將遠遠的超過滿蒙和朝鮮。”西原龜三看了看一張放在原敬桌子上的世界地圖,又補充了一句,“還有臺灣。”
“要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象西原君你這樣想,就好了。”原敬的聲音裡透著深深的無奈,“這是我能為日本做的僅有的事了,但沒有人願意相信。”
此時的原敬,想到為了日本的未來,他被迫同意放棄臺灣和北部朝鮮給中國,以換取對東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控制權,心中便如同刀攪般難受。
因為在外人看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進行的對外擴張所取得的果實,已經在原敬手中被敗壞得所剩無幾了。
雖然他的“失地於秦,取償於齊”的策略最終得以實現,但是現在,一向自視甚高卻被遭到了慘重失敗的日本人,被戰爭和外交的“雙重失敗”刺激得目迷心狂,已經根本看不清未來的方向了。
“歷史會證明一切的。”西原龜三想到自己投入到中國已經全部打了水漂的鉅額資金,咬了咬牙,嘶聲說道。
原敬和西原龜三站立在窗前,此時的窗外,正寒風凜冽。
當狂奔而來的寒流夾風帶雪從遙遠的極地深處氣勢洶洶闖過日本海峽,闖入燈火輝煌繁華似錦的東京大街上的時候,籠罩整個日本的辭舊迎新的節日氣氛,因為戰爭和外交失敗的關係本來已顯得不那麼濃厚,在這場百年不遇的暴風雪的突然襲擊下,更是受到了影響。儘管如此,但日本人還是努力營造出一派歌舞昇平的樣子。街上仍然爆竹聲聲,人們踏著厚厚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