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且戰爭中過分注重軍工而忽視農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使德國國內開始充斥不滿、投降、混亂和政治動盪。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是由於容克貴族軍官團的短視和壓榨促使德國國內的民眾開始起來反抗,正是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聯手打造的總體戰開始瘋狂的壓榨德國國民。但是社會民主黨的革命以及賣國求和徹底斷送的德國的一切。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徹底葬送了德國國內表面上還算穩定政局,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其率領社會民主黨逼迫威廉二世退位,而以興登堡為首的容克軍事勢力則又要牽扯進國內的政治鬥爭,此時國家機器的力量再也無法全力支撐對外的戰爭。而緊接著社會民主黨又天真的認為只要德國放下武器,英法就會給德國人一個體面的和平,甚至作為交換,將幾乎完好無損的公海艦隊交給了英國人。而根本沒有認識到,公海艦隊此時才是遏制英國人磨刀霍霍的最後底牌。不論他們是出於怎麼樣的目的,是為了挽救身陷苦難的德意志民族?終結罪惡的戰爭?還是為了偉大的無產階級光輝?但是無論目的如何崇高,《凡爾賽和約》的內容都將這些人狠狠的釘在了恥辱柱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軍隊還在敵人的國土上奮戰就投降的國家。也標誌著德國20年的沉重苦難,為了擺脫這苦難而將信仰交給魔鬼的德國人接著迎來的是血雨腥風的末日浩劫。
約亨不能允許這樣的歷史重演,容克貴族、軍官團、社會民主黨都是約亨想要在一戰中讓德國能夠存活下來必須打壓的物件。而這次大罷工,約亨認為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實施自己的一些計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商品流通,增加市場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拉攏和分化社會民主黨的力量,畢竟對底層勞動人民來說,誰能帶給他們利益,他們就相信誰,當年小鬍子也正是因為承諾讓德國沒有失業,能給德國帶來麵包和黃油才讓如此多的人支援他的。大罷工是一次危機,但是危機危機,是危險也是機遇。如何去利用就是約亨要做的了。
為此,約亨以紀念這次罷工,提醒德國各界重視工人階級的訴求為理由,透過了五月一日為勞動者的節日。而在國有企業率先開始的8小時工作制,彈性工資,績效工資,最低工資等等一系列舉措開始試執行。最終演化成國家法規《勞動保護法案》和《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了最低的小時工資標準;私人企業僱主和工會經過談判簽訂集體合同來確定本企業的工資;帝國政府及其所屬單位參照私人企業的標準由政府制定統一的工資等級表,等等一系列保障性舉措。
不過這還不夠,單純的物質保障並不足以將工人們全部團結起來。搶佔輿論制高點和提出全新的政治主張去分化社會民主黨勢在必行。在約亨的授意下,帝國宣傳機構開始詳細分析和報道此次大罷工的過程以及政府的應對,一方面肯定工人們的訴求,另一方面反對罷工行為對國家的破壞。並且詳細分析帝國政府所做的每一項決策對工人階層所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約亨透過自己渠道讓一些帝國報紙將過分壓榨工人的的資本家劃分為“腐朽墮落的封建殘餘”,而支援提高工人待遇的資本家們則搖身一變成為了“和工人休慼相關的階級朋友”。
這樣的宣傳效果相當不錯,畢竟工人們的想法很簡單:給我們漲工資,提高生活水平的資本家是好人,為他們工作我們可以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好地生活。而過分壓榨我們的血汗的資本家自然是階級敵人。而在這種思潮下,約亨的勞動保障體系改革也變得順利了起來。
而約亨結合了國家主義、集體主義,拉薩爾主義,馬克思修正主義(也叫做伯恩施坦主義)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搗鼓出了一種全新的政治思路,約亨將其稱之為國家社會主義。其實這種政治思路在俾斯麥的施政方針中已經初步顯現,一方面打壓社會民主黨的政治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