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角色,主張中日兩國直接交涉。蔣介石希望最大的是英美兩國,這時所採取的竟是“中立”和“不介入戰爭”的政策,不拿出強硬的態度。

11月24日是九國公約的最後一次會議,中國代表顧維鈞對於會議沒有給日本侵略者任何制裁,只提出抗議。各國代表對中國代表的抗議以“沉默對待”,只有法國代表站起來喃喃地說:“我們實在無能為力”。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

9月8日,英、法對德宣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1941年6月22日拂曉,希德勤法西斯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不宣而戰,向蘇聯進攻。德國的同盟——義大利、羅馬尼亞、芬蘭和匈牙利一起參與了對蘇的戰爭。

1941年12月7日,日本未經宣戰,以海空軍突然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海空軍事基地珍珠港。

12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全面爆發。

12月8日下午,蔣介石分別接見了美、英、蘇三國駐華大使,中國政府已決定向日、德、意法西斯軸心國宣戰,並將中國提議中、美、英、蘇、澳、荷、加拿大、紐西蘭等國成立軍事同盟的建議,當面交給三位大使。美國總統羅斯福很快給蔣介石回電,建議美、中、英、蘇、荷五國在亞洲採取聯合行動,蔣介石在重慶召集五國聯合會議。斯大林給蔣介石的回電,蘇聯對德戰事緊迫,無暇東顧,拒絕參加會議,荷蘭也如此拒絕參加這個聯盟。1941年2月23日,中、美、英三國聯合軍事會議在重慶蔣介石官邸舉行,美國代表是勃蘭特和馬格魯德兩位將軍,英國代表是在英國殖民地印度擔任全軍總司令的韋維爾爵士。

蔣介石主持會議,中方參加會議的還有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和宋美齡(宋美齡是半官方和在場擔任翻譯參加會議)。這次會議,蔣介石提出同意派八萬軍隊入緬甸作戰。

羅斯福的主張,國民黨中國將站在我們這一邊,那麼,現在就應該將中國以大國來對待,讓蔣介石具有體面的正式地位。

1942年元旦,聯合起來對德、意、日法西斯作戰的26個國家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宣言,宣告一致對抗德、意、日,決不與敵單獨講和。

1月3日,羅斯福決定盟國單獨開闢出中國戰場,成立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由蔣介石出任統帥,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為參謀長。同時,羅斯福表示,“歡迎中國列為四強國之一。”二十六國宣言發表後,中、美、英、蘇四國已成為反侵略中心。

由此,中國進入“四強”國之列,併成為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1943年11月18日,蔣介石偕宋美齡自重慶乘飛機,21日上午7時抵達開羅,參加“四巨頭”會議;會場設在可以眺望金字塔的總統飯店裡舉行。(蘇聯1941年4月與日本簽訂中立條約)故斯大林不參加這次會議。第一次大會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以及三國的高階幕僚均出席,開羅會議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次政府間官員聚會。

1943年年末的開羅最高首腦會議,是蔣介石和宋美齡政治生涯的頂峰。但有人認為,這也是蔣家王朝走向末日的開端。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的反法西斯戰爭結束。1945年3月,美軍在太平洋上攻佔了距離日本東京只有440海里的具有戰略地位的琉璜島。6月21日,美軍又全部佔領了琉球群島。至此,日本本土的外圍防線全部被摧毀。美軍加緊了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中國戰場上,日寇作垂死掙扎,於1945年5月上旬,在湘西芷江地區對國民黨發動了最後一次進犯。在日寇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