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下最強的四員大將,有你們在,量那一個小小的林南何足道哉?顏良、文丑,你二人率領三萬騎兵前往渤海支援公孫瓚,高覽、韓猛,你二人率領兩萬騎兵前往鉅鹿郡抵擋趙雲。”

顏良、文丑、高覽、韓猛四將齊聲答道:“諾!”

“主公且慢!”國相沮授一聽說林南率軍南下攻打冀州了,便急忙從國相府跑了過來,一進門便聽見袁紹的吩咐,便立刻喊道。

“沮授!你莫非要阻止主公出兵不成?如果不是你去年阻止主公出兵的話,現在的這個時候,主公早已經踩在了薊城的土地上了。”審配對沮授很有怨氣,畢竟沮授是後來投靠袁紹的,而且一來就被任命為了國相,官職在他和袁紹舊部之上。讓他的心裡很不平衡。

“話可不能這麼說,如果不是國相大人去年阻止了你的計策,冀州怎麼可能在短短的一年之內變得如此欣欣向榮?”郭圖斜眼看了審配一眼,譏諷地道。

辛評是個和事佬,見郭圖和審配又槓上了,怕愈演愈烈。便急忙趁此時制止道:“兩位大人切勿動怒,一切事情還請主公做主。”

辛毗冷笑了一聲,看到審配和郭圖兩個人一張嘴便鬥上了,不住地搖了搖頭,心裡暗暗地想道:“兄長也真是的,這兩個人想鬥就鬥吧,幹什麼要阻止他們,最好鬥個魚死網破才好。”

坐在最末尾的逄紀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既不願捲入到了審配和郭圖的爭鬥中。也不願意像辛評那樣去當和事佬,更不會像辛毗那樣幸災樂禍,總之他一直信奉“無為”。他本來喜愛的是道家的思想,可是道士在這個以名聲和出身標榜的年代不吃香,甚至連商人都不如,所以他後來捨棄道家的思想,去拜名師學起了儒家的文化。成名之後,他受到了袁紹的徵召。便在袁紹的府裡當起了門客,衣食無憂之外。也能在暗中潛心修道,所以一般事情不輪到他的頭上,他基本上不會說一句話,是袁紹整個智囊團裡最沉默寡言的一個。可是往往只要一開口就會語出驚人。

袁紹這個人,外表寬厚,內心裡卻很狹窄。加上他喜歡聽別人出謀劃策,也喜歡自己謀劃策略,可是真要讓他拿主意的時候,他就會左右搖擺不定。他見審配、郭圖要鬥嘴,沮授又持有不同意見。便朗聲道:“肅靜!國相大人,你是不是有什麼其他不同的意見?”

沮授身為國相,雖然投靠袁紹的時間沒有審配、郭圖他們早,但是在處理政務和出謀劃策上卻是袁紹的諸多謀士裡最強的一個,所謀劃的事情也深得袁紹的心思,逐漸得到了袁紹的依賴。他挺袁紹問起,便拱手道:“主公,屬下以為,此時出兵不妥!”

“不妥?有何不妥?林南的燕軍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難道要等到林南的燕軍兵臨城下了,我才出兵嗎?”袁紹略帶著一絲怒意,冷冷地道。

沮授道:“如今林南的燕軍兵分兩路,一路從范陽直接南下,另一路從上京南下,從斥候彙報的時間來計算,只怕林南的兩路大軍已經縱深到冀州腹地了。渤海的公孫瓚向來很是驕狂,雖然兵馬不少,但是和林南比起來,只怕要遜色許多,而且公孫瓚也絕非林南的對手,以屬下的推算,公孫瓚很有可能已經被林南殺死了。而趙雲也是林南軍中的一位得力大將,突破中山、河間的防線後,恐怕現在已經到了鉅鹿郡。屬下以為,與其分兵進行抵抗,不如就讓林南的兩處兵馬在鉅鹿郡合在一起,然後我軍再在鉅鹿郡里布下重圍,將林南南侵的所有大軍全部包圍起來,只需一戰即可。”

“說的輕巧,林南智勇雙全,擅於設伏,我軍要是去設伏,何以瞞騙過他的眼睛?而且,我軍又採用何策將林南誘入伏擊圈?”審配冷冷地問道。

沮授瞥了審配一眼,並不搭理審配,而是朝袁紹拱手道:“主公,屬下雖然和林南只有過一面之緣,但是從這幾年對於他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