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其抓獲。在他的情婦家中,林華老老實實地指認了藏毒的地點:臥室、書房共藏有近17公斤冰毒。而在一個保險櫃裡警方還繳獲了一支手槍和8發子彈。 另一個小組直接在搜查林華的農場時,就在豬圈旁邊的一個小房子裡,翻開鋪滿稻草的水泥板,警方發現了一個長2米,寬1米,深米的大坑,坑中堆放著數百箱製毒原料和製毒工具。惠州警方對農場進行大面積的挖掘,在玉米田下、羊圈、魚塘挖掘出上千件製毒工具。據一名辦案民警說,這至少是一箇中型製藥廠的規模。後來,惠州警方動用了一輛3噸的大卡車才將這些工具運走。
●國營藥廠制“K粉”
一位太原製藥廠的員工介紹:正在上班的職工們突然發現,他們已被荷槍實彈的警察所包圍。經過仔細搜查,警方繳獲氯胺酮即興奮劑類毒品,俗稱K粉1937公斤,冰毒1.1公斤,制式手槍3支、子彈57發,搖頭丸9000粒。抓獲犯罪嫌疑人50餘人,其中包括10名香港人,並帶走了廠裡有關領導。這情景發生在2002年3月的一天。
從隨後的警方傳訊以及相互間的打聽中,職工們逐漸瞭解了這場事件的緣由:他們生產的部分氯胺酮被國際販毒組織用來制鹹毒品“K粉”,販賣至港澳臺地區和多個國家。原來毒販曹永江與太原製藥廠商談合作產銷氯胺酮曹永江提供2007元資金及氯胺酮產銷批文,負責銷售;太原製藥廠負責生產,售後利潤雙方按4:6分成。此案被稱為中國建國以來破獲的制販毒品氯胺酮第一大案。
“太藥”領導沒有想到的是,這份合作協議,在他們看來是曹永江幫助“太藥”完成企業改造、恢復生產的契約;而在曹永江的眼裡,其實已經是源源不斷的氯胺酮訂單。
據說,與毒販曹永江簽訂“合作經營協議書”的那一天,整個“太藥”的人都像在過年。“雖然‘合作協議書’上籤的是生產利潤四六分成,太藥四他們六,但廠裡的人都以為這回太藥得了個大便宜。
因為大家心裡都有數,照太原製藥廠當時的狀況,利潤根本是個空頭支票,重要的是4000萬的投資到手了;“太藥”有救了。
那時,太原製藥廠的日子格外難過。在銀行掛賬2年的債務一共個億開始還本償利,工人也累積15個月沒有領到工資。還有更棘手的麻煩――國家醫藥行業面臨GMP改造,資不抵債的“太藥”同樣身處其中。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改造,藥廠以前的所有生產批文就得作廢,這意味著“太藥”將可能徹底關門。而企業改造的整個資金至少需要6000萬元,債務纏身、連飯都吃不上的藥廠根本沒地方弄到貸款,改造的這筆錢,想都不敢想。
毒販正是利用了“太藥”的生存困境,輕易地瓦解了並不嚴密的藥品管制制度,並讓這家國有企業深涉毒品泥潭。
事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官員說:“藥廠成為毒廠的禍根在‘太藥’破產無門的那一天就已經種下了。”
●僱傭境外製毒專家
據督辦此案的警官介紹:這是一起為牟取更大的暴利,避免長途運輸帶來的風險,出現僱傭境外製毒專家利用粗製嗎啡提煉加工海洛因的案件。一名廣東普寧男子與境外毒販聯絡,正派人前往德宏州芒市具體商議下一步運作方案。這名普寧男子從芒市返回昆明,並從境外帶一製毒專家擬返廣州。雲南警方由此判斷,毒品極有可能已進入廣東境內。經過連續幾天的縝密偵查,警方發現莊某、黃某、陳某、侯某四人以莊某在普寧的住宅為據點秘密製造毒品,並在莊某的家中抓獲陳某及侯某,現場繳獲海洛因、嗎啡、嗎啡喃、咖啡因、可卡因等五種毒品共22050克,易製毒化學品麻黃鹼克及製毒工具一大批。
中國東部地區的製毒工廠(5)
●製毒隱身百變